主 管 单 位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主 办 单 位 广东园林学会
编 辑 出 版 《广东园林》编辑部
国 内 邮 发 代 号 46-331
国 外 邮 发 代 号 BM7470
国 内 发 行 广东省报刊发行局
国 外 发 行 中国出版对外贸易总公司
《广东园林》学刊于1979年在广州创刊,前身为《广东园林学术资料》,最初由郑祖良等岭南园林建设名家策划创办。刊物主办单位为广东园林学会,上级主管单位为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一直以来,刊物坚持立足岭南、面向全国、放眼世界的办刊方针,秉承以人为本、民主办刊、开放办刊的理念,刊登风景园林研究、实践、艺术、历史、教育、科研管理、工程技术等各领域文章,为风景园林专业人员提供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学术园地。刊物规格为双月刊,16开,全彩版100页。具有学术性为主,兼具科普性的特点。常设栏目有风景园林研究、实践、教育、艺术与历史等,每期根据广东园林行业动态热点增加专题文章,并设置一定主题、质量较高的图片插页,图文并茂。实行以学术价值为唯一标准的合乎国际学术期刊惯例的双向匿名审稿制度,力求在质和量上不断提升水平,努力打造成内容全面、品质一流的学术刊物,成为广大业界人士的良师益友。本刊全文收录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网)、超星期刊域出版平台、龙源期刊网、博看期刊数据库等。请广大读者留意:本网站为《广东园林》唯一投稿采编系统,本刊从未授权其他系统/机构代理征收稿件!
查看完整简介>2022, Doi: 10.12233/j.gdyl.2022.05.001
Abstract:
随着城市从“增量”到“存量”的转变,城市更新从“大规模”建设转向“小而微”改造,小微空间越来越多地影响大环境网络的舒适度,健康城市思想正逐步融入社区空间组织和生态建设中。以社区微花园更新为基础,健康城市为导向,注重社区居民的公众参与和社区生活圈的完善,其治理内容包括健康文化治理、自然疗愈治理、社会公平治理、社会活力治理等4 方面。研究通过对健康城市导向下的微花园设计治理体系的探索,归纳微花园设计治理如何有效促进我国当前的健康城市建设。
2022, Doi: 10.12233/j.gdyl.2022.05.002
Abstract:
信息过载导致的公共健康问题在后疫情时代不断加强,高密度城市历史城区体现尤为明显。研究对高密度城市信息过载问题进行分析,提出研究假设:是否可通过营造具有康养功能的城市历史景观传达有序健康的历史环境信息,提供应对高密度城市信息过载问题的景观服务框架下的调节与文化服务,来缓解高密度城市信息过载现象所引发的公共健康问题。并以西湖路广场口袋公园更新设计为实践研究案例,引用积极健康的概念与维度,将信息传递和公共健康进行关联,基于“天地人”相对应的“遵生营境”“画意营境”“正念入境”三种设计手法,探讨风景园林介入城市更新的创新型途径。
2022, Doi: 10.12233/j.gdyl.2022.05.003
Abstract:
康复景观作为风景园林学一个较为新兴的领域,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研究方向日益分化。为了厘清康复景观近十年来发展的现状及动向,推动后疫情时代国内康复景观研究的深入,基于国内外文献核心数据库,运用可视化软件(CiteSpace)进行分析,从康复景观健康效益,影响机制以及研究对象等热点方面进行了疏理,总结了康复景观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和前沿技术手段,提出研究的不足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2022, Doi: 10.12233/j.gdyl.2022.05.004
Abstract:
随着我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战略的实施,人民的生态文明意识逐步提高,我国的自然教育行业应运而生。在此背景下,自然教育作为补充学校教育的重要基础认知教育,能够在新时期为景观行业拓展新内涵。对自然教育理论体系和自然教育、环境教育和景观设计三者关系进行研究,提出了自然感知、认知参与和系统学习的新设计理念,结合千岛湖小黑鱼儿童乐园和唐山皮影主题乐园开展的实践,提出了挖掘具有本土特色的景观主题、规划符合自然教育逻辑的场地、应用多样化的自然教育科普媒介和强调公众参与的后期运营的融合新手段。
2022, Doi: 10.12233/j.gdyl.2022.05.005
Abstract:
“自然笔记”是自然教育的一种形式,近年来在各个学校和自然教育机构的教学实践中均有显著的教育效果。广州动物园开展的“自然笔记”项目,通过室内授课及户外实践环节,为亲子家庭提供了以鸟类为主的自然观察活动。对比介绍市内类似项目的开展和发展情况,统计分析广州动物园项目中学员的评价及意见反馈,结果表明广州动物园具备开展“自然笔记”项目的各项优势条件,开展情况令人满意。
2022, Doi: 10.12233/j.gdyl.2022.05.006
Abstract:
琉球王国是位于中国东海的古代政权,曾拥有具有地域特点的历史园林,其中属于琉球王族的园林是该古代王国历史类型园林的典型代表。梳理史料,将琉球王族园林发展划分为生成期、转折期、成熟期3个阶段;结合各园林的位置、功能等因素,王族园林分为宫内庭园、内苑、外苑3个类型。琉球王族园林类型明确,在布局上模仿中国,在功能上突出外交功能。对历史上琉球王族园林的研究,有助于丰富东亚园林史的内容。
2022, Doi: 10.12233/j.gdyl.2022.05.007
Abstract:
立足海南文化史迹园的研究体系,以东坡贬谪文化为大背景,采用历史文献考证和现场调查的方法,从东坡书院的空间特征、造景手法以及园林形态演变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了海南书院园林特色的造园风格和文化内涵。并针对东坡书院的现存问题,从景观设施、植物配置和文化建设的层面上提出了优化建议,重点提出要完善并整合书院的道路体系和基础设施,调整植物群落创造良好的透景线以及活化劝耕园和文化广场。
2022, Doi: 10.12233/j.gdyl.2022.05.008
Abstract:
科学地识别文化生态区域范围与格局,厘清区域、文化与生态的关系是文化生态全域保护的首要问题。结合海南岛黎苗文化的实际情况,运用层次分析法从文化、生态、经济3个层面选取指标,构建黎苗文化生态指标体系,并运用引力模型测算城市文化生态发展联系度,界定海南岛黎苗文化生态区范围为以五指山、三亚、东方为核心的海南岛中南地区的9座城市,进而划分为中部核心区、南部优化发展区、西部整合提升区3个亚区。并综合文化生态区域内部发展支撑能力和区域要素分析,发现海南岛黎苗文化生态区域内存在明显的资源分布与支撑能力失衡、发展联系强度不够等问题。
2022, Doi: 10.12233/j.gdyl.2022.05.009
Abstract:
在生态文明建设的背景下,为探求国内外生态校园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方向,以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和CNKI中文核心数据库中主题为生态校园研究的文献为样本,从中筛选出1996—2021年发表的1 953篇有效文献,利用CiteSpace可视化分析软件从研究现状、研究脉络、热点和前沿3个方面进行分析,梳理出研究领域的发展脉络和发展趋势。研究发现:国内外的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更多研究以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和校园环境的管理与建设为主,而近年来关于绩效评估和海绵校园的研究也在不断增加。
2022, Doi: 10.12233/j.gdyl.2022.05.010
Abstract: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高度重视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下简称“价值观”),价值观主题园在此背景下应运而生。广州文化公园文明苑的建设,是将价值观元素融入园林营造的一次创新性实践。基于对文明苑的建设背景、设计理念、空间序列、核心节点的分析,梳理并总结出文明苑的营造特色为兼具园林游憩和主题展示功能的精巧布局、将园林意境与中华文明传承相交融的深远立意以及在建筑装饰、叠石技艺与植物造景上体现岭南地域文化。
2022, Doi: 10.12233/j.gdyl.2022.05.011
Abstract:
越秀公园位于广州市越秀区,是广州最大的综合性山体公园,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随着社会发展,越秀公园的厕所配套无论是从厕位、适老设施、建筑风貌等都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影响了景区的整体环境品质。公园“厕所革命”项目设计,针对现有问题,提出了“与山体环境友好相融,实现一厕一品”的改扩建策略,综合自然地貌、文化特色、智能节能、游客需求等实际设计条件,提出优化适合山体条件的园林式厕所布局方式。厕所革命使越秀公园的设施配套提升了一个高度,也增加了越秀公园的文化景观层次。
2022, Doi: 10.12233/j.gdyl.2022.05.012
Abstract:
在大量青壮年劳动力外流,日趋老龄化的中小型城市中,如何利用城市自身景观资源,结合老年人对户外活动的需求,满足老年人的心理及生理健康,加强建设中小型城市适老性景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以福建省南平市延平区4个主要城市公园为对象,通过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构建适老性景观评价体系,结合大量本地老年人的调查问卷,对4个城市公园适老性景观进行综合评价,针对调查结果提出适老性景观的改造意见,为进一步推动城市山地公园及滨水公园的适老性景观改造提供参考。
2022, Doi: 10.12233/j.gdyl.2022.05.013
Abstract:
广州作为岭南文化的重要发祥地,其菊花技艺的发展具有悠久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自新中国成立后,广州的菊花造型技艺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并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达到鼎盛,也将这些富有岭南地域特色的菊花技艺呈现于世人面前。然而,伴随着现代生活方式的变化,时尚文化的冲击和外来文化的植入,“赏菊传统”日渐式微。与此同时,社会企业的转型与改制、公园社会化管理模式的推广以及老一辈菊艺工匠的退休等原因,致使广州菊花造型技艺的传承陷入了后继无人的困境,迫切需要对技艺的传承采取活态保护的策略。
2022, Doi: 10.12233/j.gdyl.2022.05.013
Abstract:
中国植物资源广博,植物栽培以及园林应用历史悠久。从17世纪开始,中国植物开始陆续向世界传播,期间对运输保存技术、园林造景方式等都产生较大的影响,以英国园林引种中国植物为例,记述了相关引种栽培历史以及探索了对英国园艺技术的影响。植物的引种栽培促进了英国园林风格的改变,从17世纪早期到18世纪,英国园林中的温室和各式的花坛替代了大面积的草地以及希腊罗马式建筑小品。19世纪后期花境开始在英国园林中风靡,英国园林中草花的应用也成为了植物造景的主流。相较于其他地区引种的植物,中国的植物耐寒性强观赏性高,因此在英国园林中应用频率较高。17—19世纪中国植物在英国园林的发展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2022, Doi: 10.12233/j.gdyl.2022.05.015
Abstract:
《上林赋》记载了西汉上林苑的植物、动物、建筑、山水和园林活动,是研究汉代皇家园林的重要文献。由于赋体文学反映了西汉好博、尚奇的社会风尚,其所描写内容的真实性有待考证。通过研究西汉时期长安气候条件、社会发展以及其他相关史料典籍,考证《上林赋》中所描写的荔枝Litchi chinensis、椰子Cocos nucifera、槟榔Areca catechu、棕榈Trachycarpus fortunei 4种亚热带植物是否存在于历史上的西汉上林苑中。研究发现,荔枝、槟榔有其他文献记载移植记录,但并没有在上林苑长期生存。椰子由于资料缺乏以及其对环境的要求高,在上林苑移植的概率极小,棕榈由于其适应能力较强,是4种植物中最有可能移植至西汉上林苑的。
2022, Doi: 10.12233/j.gdyl.2022.05.016
Abstract:
木兰科植物兼具观赏、药用、材用、生态和科研价值,文化内涵深远,适应范围广,几乎涵盖整个中国,可作为建设低碳生态园林城市的重要植物材料,但相对较差的抗逆性成为制约其园林应用推广的最大瓶颈。为发掘耐涝性种质资源,研究人员根据淹水胁迫过程中木兰科植物的表型变化,选定叶色变化、植株萎蔫情况、茎基部变化和成活率变化4个指标,将其定量分级,制定等级得分标准及评价方案,然后以各指标得分的总和对耐涝性进行综合评价,建立了木兰科植物耐涝性评价体系。研究已对31木兰科种类的2~3年生种播苗进行了耐涝性鉴定,初步筛选出3个耐涝性强的木兰科优异种质。
2022, Doi: 10.12233/j.gdyl.2022.05.017
Abstract:
华中樱桃Cerasus conradinae是广泛分布于我国的特有樱属植物,是樱花种质创新的优异资源,具有非常高的开发利用价值。‘锦绣’是从湖北省赤壁市官塘驿镇的野生华中樱桃群落中的一变异单株选育而来。2016年1月和2017年1月分别进行第一代和第二代嫁接。通过观察对比,嫁接苗性状表现一致、稳定。2021年6月获得新品种授权(植物新品种权号:20210197)。该品种叶片边缘波皱明显,具显著腺体,常分泌粘液;伞房花序,5~12朵,花单瓣,5枚,淡紫粉色,平盘形,花期3月中下旬。该品种树形高大、生长迅速、花量繁密、花有芳香、适应性广,值得大力推广应用。
2022, Doi: 10.12233/j.gdyl.2022.05.018
Abstract:
深圳红’月季Rosa ‘Shenzhen Red’为2019年丰花月季新品,在深圳地区的栽培试验及应用实践表明:通过对水肥、病虫害、修剪,以及度夏等关键环节上实施有效的管理策略,‘深圳红’月季各项园艺指标优异,抗性特征良好,能安全度夏,在圳地区的适应性强;在园林应用探索中,以其为主体花卉,通过花坛、花带、花境等园林应用形式得到了出色的表现。
2022, Doi: 10.12233/j.gdyl.2022.05.019
Abstract:
深圳社区公园建设较早,结合当前“公园城市”建设的贯彻、开展,老旧社区公园亟需更新、提质。以福田区3个不同建设时段的社区公园作为调查对象,运用IPA方法进行分析,对社区公园植物景观的满意度进行调查。并结合各阶段社区公园中乔木、灌木、地被的品种、群落及空间的研究,对各梯队的满意度-重要性进行分析,总结各梯队中部分因子满意度较低的原因。最后结合各梯队满意度分析结论,提出社区公园植物景观设计、营建相关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