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基于低影响开发的山地花园理景思路初探——以广州花园锣鼓坑片区规划设计为例
    芶皓
    2023(4):2-7. DOI: 10.12233/j.gdyl.2023.04.001
    [摘要](60) [HTML](0) [PDF 6.39 M](364)
    摘要:
    运用低影响开发的理念,围绕山地地形特点,研讨、总结了自然山水空间与花园游赏空间高度融合的山地花园规划建设的理景策略:因山就势统筹总体布局,系统重塑水安全与水景观,多元整合立体景观体系。并结合广州花园锣鼓坑工程的设计建设实践,从宏观层面的山水生态环境维育、景点选址,到中观层面的立体布局设计、多层次视景的错落组织,再到微观层面多种空间塑造手法的灵活应用,详细探讨山地花园的景观设计手法。
    2  公园城市理念下的广州老城区“公园 +”模式研究
    谢楚龙,许哲瑶*
    2023(4):8-12. DOI: 10.12233/j.gdyl.2023.04.002
    [摘要](52) [HTML](0) [PDF 1.98 M](441)
    摘要:
    在公园城市理念下,老城区的城市公园更新的价值观从单纯的物质更新转向内涵式发展。老城区公园的更新利用一方面能盘活公园存量空间,使老公园焕发新活力;另一方面促进老城区公园融入公园城市的更新发展,作为区域公共服务功能的补充和优化。基于对国内外相关理论和实践的总结,提出适用于老城区公园更新的边界连通、综合渗透和智慧赋能3种更新策略,并以广州老城区公园为例,通过“公园+”模式赋能,使公园的存量低效空间向“以人为本”的多功能空间转变,从而实现公园提质增效。
    3  广东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格局分析及优化
    罗皓,赵庆*,张凌宇
    2023(4):13-17. DOI: 10.12233/j.gdyl.2023.04.003
    [摘要](86) [HTML](0) [PDF 1.99 M](462)
    摘要:
    城郊森林公园是提升大众福祉、发挥生态功能的载体。以广东西樵山国家森林公园为研究对象,运用 ArcGIS 软件和Fragstats软件对其景观格局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风景林是公园景观的基质(PLAND =67.84%),道路廊道将其与用材林、建筑和水体3种主要景观类型进行串联;公园各景观类型的破碎化程度不同,斑块形状均较为规则(MSI值为1.41~2.12;MPFD值为1.10~1.24);公园的景观多样性较低(SHDI=1.31),斑块空间分布不均(SHEI=0.53),斑块形状较为复杂(LSI=22.83),各功能分区的格局特征差异明显。城郊森林公园的经营应严格控制人为干扰影响,提高公园景观多样性,注重斑块类型、功能分区和整体景观格局的优化。
    4  “桂 - 阳”区域郊野型旅游绿道网选线适宜性评价
    胡英爽,黄淑娟,蔡荣*
    2023(4):18-24. DOI: 10.12233/j.gdyl.2023.04.004
    [摘要](45) [HTML](0) [PDF 5.90 M](440)
    摘要:
    基于全域旅游理念和适宜性评价理论,对桂林城区至阳朔县区域绿道网选线规划展开重点研究。采用实地踏勘、问卷调研等方法,首先对区域现有旅游资源状况和绿道建设可行性进行分析,提出绿道网规划选线目标,即南拓北线漓东绿道,同步建设漓西绿道,并结合桂阳绿道、漓西绿道两条主干绿道,打造中部绿道网,构建“桂-阳”全域旅游郊野型绿道网。其次采用层次分析法、德尔菲法等定量方法构建适宜性评价结构模型,确定地貌、景点资源、水资源、村镇、商业资源5个一级因子指标及权重,利用GIS技术生成综合适宜性分析图,结合已有道路和资源进行修正后获得绿道网选线布局。最后对绿道分级、驿站站点间距、配套服务、综合道宽度等建设提出技术要求。
    5  取水工程建设对湿地公园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白念森,吴毓仪,罗婉贞*
    2023(4):25-29. DOI: 10.12233/j.gdyl.2023.04.005
    [摘要](30) [HTML](0) [PDF 2.27 M](343)
    摘要:
    以广州市增城区正果湖心岛区级湿地公园为例,评价取水工程建设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公园生态环境的影响程度。在对评价范围内的自然条件、生物资源、生态环境等进行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客观、科学、全面地从土地资源、湿地水域、植被及植物多样性、野生动物多样性和栖息地、主要生态因子5个方面进行评价。结论表明,柯灯山水厂取水口迁移工程占用湖心岛区级湿地公园的面积较小,在做好生态保护与恢复措施的情况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对公园的生态环境造成轻度影响,在可控范围内。最后对工程在施工期和运营期的环境保护和动植物保护措施提出建议。
    6  广州园林绿地节庆主题花境与花坛应用调查
    沙沛烨,冼丽铧,翁殊斐*
    2023(4):30-34. DOI: 10.12233/j.gdyl.2023.04.006
    [摘要](57) [HTML](0) [PDF 3.06 M](365)
    摘要:
    以广州园林绿地节庆主题花境与花坛为研究对象,通过对7个代表性园林绿地花境或花坛的实地调查,分析其应用的植物种类与配置、设计手法等。结果显示,应用的植物共78种,隶属45科72属;节庆主题花境与花坛根据主题可梳理为传统节庆、红色节庆、大型会议与活动、城市生活4类。基于对不同主题花境与花坛的应用特点与配置手法的分析,以及创新表达方式、合理选择植物、融入地域文化等的优化策略,凝练出具有广州花文化、岭南文化、红色文化等特色的节庆主题花境或花坛的配置模式。
    7  深圳市花城建设背景下公园植物应用探讨
    邵怡若,朱炫熹,谭广文*
    2023(4):35-39. DOI: 10.12233/j.gdyl.2023.04.007
    [摘要](32) [HTML](0) [PDF 4.59 M](347)
    摘要:
    对深圳市2021年新建的29个公园植物种类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新建公园中应用的园林植物种类达 345 种,隶属于91 科 251 属。其中,应用频度最高的乔木、灌木、草本、藤本分别为紫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impetiginosus与黄花风铃木Handroanthus chrysanthus,朱槿Hibiscus rosa-sinensis与光叶子花Bougainvillea glabra,翠芦莉Ruellia simplex和非洲凌霄Podranea ricasoliana。对公园中山石、水体、建筑、园路和广场5种景观空间中的典型植物群落配置情况进行分析,总结植物配置与应用的特点。与已有深圳市优秀成熟公园的植物群落相比,新建公园的观花率上升,植物种类与色彩增加,绿化管养趋于精细化、园艺技术提升等,但存在“重观赏效果,轻功能考量”的问题。最后提出公园建设可持续发展建议,如增加林荫树和乡土植物,注重场所化和人性化的设计等。
    8  元末苏州张适乐圃林馆及其园居活动考略
    许又文,薛青,胡运宏*
    2023(4):40-44. DOI: 10.12233/j.gdyl.2023.04.008
    [摘要](41) [HTML](0) [PDF 1.62 M](363)
    摘要:
    以元末张适的乐圃林馆为例,在文献考证的基础上,对其历史沿革进行梳理,重点论述园林的景貌;在此基础上,图文互证,分析绘画与园林和文本之间的互文性表达,揭示图像与空间的图式表达关系;结合园主生平经历,对其园居生活内容作进一步分析。乐圃林馆的主景山池部分沿袭了宋代乐圃的格局,建筑环池而设,掩映于竹木中。整个园林有着古朴野逸与雅致幽然两大特征。园主园居生活包括生计养病、畅饮游赏、会友赋诗3个方面。
    9  海南岛传统骑楼区域分异特征研究
    林先宏,高勇,杨定海*
    2023(4):45-51. DOI: 10.12233/j.gdyl.2023.04.009
    [摘要](33) [HTML](0) [PDF 3.82 M](393)
    摘要:
    结合前人的考证、文献资料以及实地调研,通过数据搜集、总结归纳、对比分析,系统地阐述海南岛各区域内传统骑楼的差异及其形成原因。在分布现状方面,由于海南岛沿海及中部地区的地形、交通差异及人口和文化差异,海南岛骑楼呈现出“沿海分布,中部未见”的整体特征;在形制尺度方面,不同地域的政治经济水平差异,致使海南岛骑楼形成“于发达地区者大,反之则小”的特点;在装饰风格方面,受到骑楼的发展阶段及传播路径的影响,海南岛骑楼整体表现为“人文外化,多元并存,因地而异”。
    10  多维视角下桂林市“赏花地图”系统构建研究
    樊亚明,罗天佑,孙正阳
    2023(4):52-57. DOI: 10.12233/j.gdyl.2023.04.010
    [摘要](23) [HTML](0) [PDF 3.50 M](240)
    摘要:
    植物景观是城市靓丽的风景线,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吸引物。通过调研分析得到,桂林市花源的植物种类多样,色彩主要为红色、黄色,赏花季节以春季为主,但植物配置不完善,桂林市未能形成系统性的赏花路径;花源分为园林型、农业型、自然型、商业型4类,游客偏好园林型、农业型和自然型花源,对商业型花源感知较弱;花源空间分布密度在不同区域差异明显,赏花盲区为永福县、荔浦市。基于景观特征、游客感知偏好、道路可达性多维视角,提出均衡花源布局,融入地方文化,完善基础设施等优化建议,系统构建桂林市赏花地图。
    11  以岭南和园设计探索岭南园林的历史传承
    梁曦亮,谢楚龙*,梁欣
    2023(4):58-62. DOI: 10.12233/j.gdyl.2023.04.011
    [摘要](59) [HTML](0) [PDF 6.13 M](545)
    摘要:
    岭南园林以求实兼蓄、精巧秀丽的特质在中国园林中独树一帜,其不同时期的造园创作都有传承和创新。借创作岭南和园为契机,梳理现存的广府岭南园林实例,发现岭南园林的风格和形式既有统一的传承,又在明清、清末民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4个历史阶段各具时代特色。顺德北滘岭南和园的设计探索,以“山水、街市、人家”为主题,遵循“北山南水、负阴抱阳”的传统山水格局,荟萃4个历史阶段的岭南园林设计语汇,创作“和园六景”,描绘了一幅自然山水与城市和谐共融的水乡生活画卷,探索了岭南园林精髓的传承和设计手法的创新。
    12  基于文化传承的岭南乡村风水塘活态更新——以南村爱莲塘公园为例
    易帅,谢丽仪,蓝美静*
    2023(4):63-67. DOI: 10.12233/j.gdyl.2023.04.012
    [摘要](34) [HTML](0) [PDF 4.38 M](340)
    摘要:
    风水塘是岭南地区乡村常见的特色乡土文化景观,蕴藏了乡村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新时代,留住乡愁、让岭南特色文化“活起来”成为乡村风水塘景观更新重点。对岭南乡村风水塘的物质文化、宗族文化和精神文化进行分析,提出利于乡土文化保护、传承和发展的活态更新策略,即环境风貌提升、适应人居需求和活力特色运营。并以南村爱莲塘公园为研究案例,剖析其文化特质,通过保护传统文化相关对象及提升整体风貌,满足人居需求并塑造复合空间,构建文化活力链和开展多样运营活动等活态更新措施,进行岭南乡村风水塘更新,实现文化传承
    13  第 27 届广州园林博览会月季主题花园景观营造
    李许文,叶自慧*,宁阳阳
    2023(4):68-73. DOI: 10.12233/j.gdyl.2023.04.013
    [摘要](28) [HTML](0) [PDF 3.30 M](301)
    摘要:
    月季株型优美、花色丰富多样、花期长,是历史悠久且深受大众喜爱的园林景观植物。在华南地区多年对月季适应性研究筛选的基础上,以第27届广州园林博览会月季主题花园为研究对象,探讨了其设计理念与总体构思,重点阐述了其主题突出,展示品种丰富,多层次月季生态景观营造,精细化种植与管养等特色亮点,在实践中筛选出‘绯扇’‘粉扇’‘蓝河’‘皇家胭脂’‘玫昂小姐’等适应性强且观赏价值高的品种。基于对月季应用中主要问题的梳理,提出了加强耐湿耐热品种选育,丰富景观结构层次与应用形式,提高养护管理水平等建议。
    14  城市滨海蓝色空间特征恢复性效应影响研究
    郑怡婧,许先升*,潘璐
    2023(4):74-79. DOI: 10.12233/j.gdyl.2023.04.014
    [摘要](24) [HTML](0) [PDF 1.51 M](333)
    摘要:
    蓝色空间在缓解精神压力和恢复心理健康方面具有重要潜能。选取海口市滨海型蓝色空间,通过语义分割图像处理、场地评价、问卷调查等方法获取空间特征及公众心理健康恢复性评价数据,探讨不同蓝色空间恢复性评价以及空间特征因子对恢复性环境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植物、水体等空间自然元素丰富、休憩设施等空间特性要素完备的滨水空间恢复性效应更佳;蓝视率、植物丰富度、休憩设施对热带滨海蓝色空间恢复性效应具有显著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优化热带滨海空间元素配置,提升热带城市蓝色空间品质,调整恢复性环境空间布局等优化策略。
    15  基于 GPS 数据的桂林漓江风景名胜区游客时空行为研究
    桑瑾涵,刘滨谊,郑文俊*
    2023(4):80-84. DOI: 10.12233/j.gdyl.2023.04.015
    [摘要](24) [HTML](0) [PDF 4.53 M](299)
    摘要:
    基于“两步路”平台爬取GPS轨迹数据和位置照片拍摄数据,结合水系空间分布,应用GIS核密度、近邻分析等方法,对漓江风景区游客时空行为特征展开研究。结果表明:秋冬季是漓江风景区的旅游旺季,节庆时间游客活动量大幅度增加。一日内的游客轨迹数量和拍摄照片数量变化呈现双峰型,11点至18点是游客一日中活动节奏活跃时期,拍摄点主要集中在九马画山、漓江景区和象鼻山景区。漓江风景区形成了以漓江环境为依托,景区景点为载体,水系为骨架深度串联的点线面式的网络游赏体系,其中的游客时空行为特征受到气候变化、路线丰富度和景观偏好的影响。基于研究结果,提出丰富游赏方式、优化旅游空间结构等优化建议。
    16  基于认知地图方法的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空间意象研究
    程恩起,付晖*
    2023(4):85-90. DOI: 10.12233/j.gdyl.2023.04.016
    [摘要](35) [HTML](0) [PDF 1004.43 K](274)
    摘要:
    以海口石山火山群国家地质公园马鞍岭核心景区为研究对象,采用认知地图法、问卷调查法与IPA分析法对其空间意象进行分析与评价。结果表明,马鞍岭核心景区的旅客认知地图具有较高的等级结构,空间型认知地图占比较大,序列型认知地图存在明显的空间变形现象。旅客对景区的标志物的感知最强烈,对边界的感知较弱;对火山口核心空间认知最为清晰,对游客服务前导空间的认知最为模糊,且认为其空间布局较混乱。景区多数意象元素有较高的旅客满意度和比较强烈的旅客感知,寄生火山观景台需在提高游客关注度方面进行提升,仙人洞和火山神庙需重点改进。
    17  2 个品系木奶果幼苗叶绿素荧光参数日变化分析
    陈秋香,陆仕元,黄剑坚*
    2023(4):91-93. DOI: 10.12233/j.gdyl.2023.04.017
    [摘要](27) [HTML](0) [PDF 690.53 K](227)
    摘要:
    为了给木奶果Baccaurea ramiflora幼苗的遮阴养护提供基础支撑,以木奶果红皮和黄皮2个品系的盆栽幼苗作为试验材料,置于室外和室内2种条件下,测定其叶绿素荧光参数的日变化,分析木奶果幼苗的光适应性。2个品系的最大光化学效率(Fv / Fm)、PS II实际光合效率(Yield)和稳态光化学淬灭系数(qP)的日变化趋势基本一致,表现为在中午光照强度较高时数值较低,在早上和傍晚光照强度较低时数值较高;电子相对传递效率(ETR)和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表现为在中午光照强度较高时数值较高,在早上和傍晚光照强度较低时数值较低。在不同条件下黄皮品系的各项参数比红皮更优,其光能利用率更高、热耗散更少和电子传递能力更强,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更强。
    18  风景园林专业遗产保护课程思政融合路径探索
    李果,焦一卓,邢文
    2023(4):94-97. DOI: 10.12233/j.gdyl.2023.04.018
    [摘要](23) [HTML](0) [PDF 760.57 K](318)
    摘要:
    对风景园林遗产进行科学保护与合理利用是国家关注的重点。然而,风景园林专业学生作为未来遗产保护的专业技术人才,普遍存在对遗产的属性理解浅显、价值认识不足、保护意识不够和保护经验缺乏的问题。通过剖析问题成因,并结合风景园林遗产的自然和文化基本属性特征与课程知识体系,提出了相应的显性与隐性思政教育目标。然后,从遗产保护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和教学评价方面,探讨了显性和隐性思政教育融合路径。
    19  汉中张良庙
    陆 琦
    2023(4):98-100. DOI: 10.12233/j.gdyl.2023.04.019
    [摘要](19) [HTML](0) [PDF 9.48 M](328)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