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44卷第1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国家公园中地役权保护模式及支撑体系研究
    邓毅,邢成玥,黄金玲
    2022, 44(1):2-6. DOI: 10.12233/j.gdyl.2022.01.001
    [摘要](87) [HTML](0) [PDF 2.42 M](18)
    摘要:
    通过对国内外地役权保护发展和实践的分析,针对我国国 家公园试点中不同集体土地管理权流转获取方式面临法律依据不 足、财政补偿压力大、流转稳定性不足、操作复杂困难等主要问 题,提出了以地役权协议为核心,以制度和技术支撑体系为支持, 以实施流程为保证的地役权保护模式,进而探讨地役权保护模式 中制度支撑体系和技术支撑体系的具体内容和方法。
    2  省域自然保护地群建设意义与构建方法探讨
    何凯琪,闫法领,黄金玲
    2022, 44(1):7-10. DOI: 10.12233/j.gdyl.2022.01.002
    [摘要](48) [HTML](0) [PDF 4.70 M](18)
    摘要:
    从省域尺度出发对自然保护地进行集群式研究是有效提升区域自然保护地整体保护效能的关键,一方面能强化自然保护地的整体保护与协同管理,另一方面也能创新自然保护地的保护模式, 对推动中国特色自然保护地体系的建设有重要意义。创新性地提出了自然保护地群的概念,明确了其具有空间聚集性、生态连通性、 多样性等特征,探索了从区域尺度到生态系统尺度的省域自然保护地群构建思路与方法,提出了整体保护、协同管理的保护管理机制, 并以广东省为例探讨了相应的自然保护地群构建方案。
    3  海口五源河下游蜂虎保护小区自然教育场域设计探索
    蒋华平,王威,张梦真
    2022, 44(1):11-15. DOI: 10.12233/j.gdyl.2022.01.003
    [摘要](56) [HTML](0) [PDF 4.31 M](15)
    摘要:
    以海口五源河蜂虎保护小区的场域设计为例,基于对保护小区现状条件和蜂虎生物学、生态学特性的充分研究,结合蜂虎种群调查及栖息地调查,开展了生态修复、生境提质、景观营造和自然教育的设计探索,提出了生态保护、生境修复、自然教育 3 大策略,通过采取梳理现状水系、改善现状生境、整备蜂虎营 巢地、完善自然教育设施、加强小区管理等措施,以实现保护小区的可持续发展,为蜂虎营造满足其繁殖、筑巢、觅食等生存需 求的家园,为市民提供良好的自然教育体验。
    4  田头山自然保护区林地土壤理化性质与重金属相关性研究*
    窦苗,陶玉柱,高瑶瑶
    2022, 44(1):16-21. DOI: 10.12233/j.gdyl.2022.01.004
    [摘要](45) [HTML](0) [PDF 5.04 M](15)
    摘要:
    为揭示土壤理化性质和土壤重金属的相关性,采用对角线法和环刀法对深圳市田头山自然保护区 3 个典型常绿阔 叶次生林样地进行土壤采集,并测定其主要理化性质和重金属含量。研究发现,0~20 cm 剖面层容重最小,土壤有机质、 全氮、碱解氮整体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减小;理化性质与重金属间存在显著或极显著相关性。结果表明,与土壤物理性质相比,化学性质与重金属相关性密切,通过冗余分析得出全磷、 全氮、全钾、碱解氮、pH、有机质等是影响重金属含量的主要因子,通径分析进一步确定土壤理化性质对重金属活性的直接和间接效应。
    5  贵港君子垌客家传统聚落山水空间营建研究*
    陈欣怡,廖宇航
    2022, 44(1):22-27. DOI: 10.12233/j.gdyl.2022.01.005
    [摘要](55) [HTML](0) [PDF 7.43 M](20)
    摘要:
    客家聚落;社会文化;营建智慧;景观格局;君子垌
    6  从《紫钗记》与《牡丹亭》管窥明代女性园林香境*
    陈施妤,陈意微,梁芷晴
    2022, 44(1):28-32. DOI: 10.12233/j.gdyl.2022.01.006
    [摘要](58) [HTML](0) [PDF 3.89 M](13)
    摘要:
    园林是明代女性生活的重要空间,用香赏香是女性园林生活中不可或缺的内容,丰富的香气与女性的情感交融,营造出意蕴深远的香境,这在戏剧中体现得尤为突出。选择明代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紫钗记》与《牡丹亭》为研究材料,梳理其中描述的女性园林空间的主要香气来源,解析氤氲的香气及其所在环境所蕴含的女性丰富情感,以此窥探明代女性园林香境。
    7  基于文化接受者的明清时期中欧文化交融背景下的岭南私家园林简析
    田靖雯,张秦英
    2022, 44(1):33-37. DOI: 10.12233/j.gdyl.2022.01.007
    [摘要](39) [HTML](0) [PDF 4.00 M](22)
    摘要:
    明清时期,岭南地区经济发达,文化水平高,与西方交流较为密切,其私家园林的建设也随之兴起。以中欧文化交流中的 “接受者”为中心,研究得出人们在接收外来文化时,会受到当地自然条件、经济条件、园林基础等物质条件,以及政治、宗教、人文思想等非物质条件的影响,从而对“传入文化”作出调整,再建造形成独特的中欧结合的岭南私家园林。其布局及园林元素设计都呈现出与江南私家园林、北方私家园林所不同的园林特征。
    8  基于适应性景观策略下的珠海大门口水道湿地公园设计
    王兴
    2022, 44(1):38-43. DOI: 10.12233/j.gdyl.2022.01.008
    [摘要](62) [HTML](0) [PDF 5.57 M](42)
    摘要:
    在珠海大面积围海、围湖造地的背景下,通过适应性研究 和对场地原有基塘景观要素的提炼和运用,营造满足大门口水道 雨洪安全、基塘生境修复、红树林保护、生态科普、市民休闲体 验的多目标治理需求的湿地公园。基于需求和低干预下的土方平 衡,现状基塘及塘埂的充分利用,基塘生境营造及观景设施构造 等策略,完成了沿河道恢复咸淡水潮汐湿地,植物种植符合自然 生境,塑造鸟类等动物的微生境,合理设计竖向空间结构,以及 提供丰富的游览体验的改造方案,使大门口水道湿地公园焕发出 勃勃的生机,成为珠海基塘湿地治理的典范。
    9  2021 年扬州世界园艺博览会深圳园“共生家园”*
    来雨晴,张雪葳,朱子卿
    2022, 44(1):44-47. DOI: 10.12233/j.gdyl.2022.01.009
    [摘要](29) [HTML](0) [PDF 4.77 M](16)
    摘要:
    近年来,园林展在我国发展迅速。城市展园作为各级园林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展示城市文化、地域特色方面具有重要作用。2021 年扬州世园会深圳园占地面积 2 500 m2 ,以“共生家园”为主题,设计理念强调突破对城市景观要素的提取与再现,通过地形空间优化、地域植物生境展示以及趣味化视听设计,塑造了一个双环结构的高品质开放空间,展现了深圳市开放包容、追求卓越的城市活力与魅力。
    10  大型装配式立体绿化“同心圆”立体花坛
    康毅全,王美婷,周琼
    2022, 44(1):48-51. DOI: 10.12233/j.gdyl.2022.01.010
    [摘要](43) [HTML](0) [PDF 3.41 M](23)
    摘要:
    装配式立体绿化作为立体花坛发展工艺的趋势,其高效率、高质量、高标准等优点极具探索价值。以运用装配式立体绿化形式并荣获 2021 年广州市第二十八届广州园林博览会(企业展园)艺术园景金奖的作品“同心圆”为例,结合文献资料的查阅搜集和实际参与的经验,运用对比分析、归纳总结等方法,介绍了作品在植物应用、施工方式、工艺技术和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特点及优势,并分析了其在设计思路、实施技术、花卉选用和应用推广上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改进措施。
    11  广州市装配式立体绿化景观综合评价分析*
    明丽红,林嘉蓓,奚如春
    2022, 44(1):52-55. DOI: 10.12233/j.gdyl.2022.01.011
    [摘要](45) [HTML](0) [PDF 2.19 M](13)
    摘要:
    基于对广州市越秀、天河、荔湾和海珠 4 个老城区立体绿化景观现状与生长情况调研,从生态效益、景观美学、抗逆能力、景观成本 4 个方面构建广州市立体绿化景观综合评价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 22 个装配式立体绿化景观样点进行评价。结果表明,4 个准则层要素中生态效益权重值最大(0.299 1),抗逆能力权重值最小(0.211 6);评价结果为Ⅰ级的景观样点 8 个,Ⅱ级的 14 个;景观评价最高的 3 个立体绿化景观样点是 P7、P19、P22,最低的是 P5、P8、P1,建议推广应用“3 种及以上植物 + 不同叶色植物 + 不同叶形植物”的得分较高的设计模式。
    12  基于层次分析法及模糊综合评价法的中山陵景区核心景点设施适老性评价*
    刘灿灿,孙新旺
    2022, 44(1):56-61. DOI: 10.12233/j.gdyl.2022.01.012
    [摘要](36) [HTML](0) [PDF 3.15 M](24)
    摘要:
    目前,人口老龄化和散客时代背景下老年人的旅游休闲服务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选取南京市中山陵景区核心景点为研究对象,通过调研访谈,收集、归纳并筛选相关评价因 子,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及模糊综合评价法(FCE)构建出由 4 项准则层及 14 项指标层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将满意度指标评分结合模糊关系矩阵综合评价其设施的适老性。结果显示:中山陵景区核心景点设施适老性整体评价为满意,对应 等级“良”,而在硬性服务设施及步行空间等方面需要进一步改善。最后从基础设施、步行空间、活动空间、感知体验、智 慧景区 5 个方面提出中山陵景区核心景点的适老化优化策略。
    13  匠艺视角下广州菊花造型技艺的传承发展策略*
    孙幸阳,程晓山,毛伟才
    2022, 44(1):62-65. DOI: 10.12233/j.gdyl.2022.01.013
    [摘要](65) [HTML](0) [PDF 2.81 M](16)
    摘要:
    广州菊花造型技艺是岭南传统园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传承与发展经历了几代菊艺匠人的努力实践与探索,但目前广州菊艺行业日渐式微,技艺的传承也陷入了危机。在梳理广州菊花造型技艺的发展历程及传承价值的基础上,从匠艺的视角对广州菊花造型技艺的传承现状进行分析,总结了菊艺匠人的个体特征、构成关系以及当下所面临的匠艺传承困境。最终提出从扶持政策的制定、促进技艺传承举措的实施,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保护以及人才培养等的适合广州菊花造型技艺传承与发展的策略。
    14  “精灵之家”花园的新多年生主义种植设计*
    喇燕菲,戴宇琴,谢锐星
    2022, 44(1):66-69. DOI: 10.12233/j.gdyl.2022.01.014
    [摘要](56) [HTML](0) [PDF 3.82 M](17)
    摘要:
    新多年生主义伴随着花境、花园的丰富而流行,是一种营造自然生态和可持续性植物景观的种植理念。但目前国内将新多年生主义中国本土化的景观实践研究还较少。以深圳莲花山簕杜鹃花展的“精灵之家”花园为例,探讨了其设计理念,重点阐述了其植物选择、植物配置手法、植物空间分布和色彩搭配,从景观空间和植物材料入手,说明了其立体景观营建和特色荫生植物 配置、四季景观可持续性营建等景观营建技术,与传统花境造景手法不同,彰显了新多年生主义的造景特色,营造出具有鲜明特色的新多年生主义花园景观。
    15  茂名市区彩叶植物种类及应用调查*
    邱能捷,吴家炜
    2022, 44(1):70-73. DOI: 10.12233/j.gdyl.2022.01.015
    [摘要](41) [HTML](0) [PDF 2.30 M](26)
    摘要:
    为了掌握茂名市区彩叶植物的种类、观赏特性和应用现状,对主要公园绿地、道路绿化及单位附属绿地展开详细调查。结果显示:茂名市区绿地彩叶植物共 41 科 61 属 75 种,以桃金娘科、大戟科、天南星科、百合科、桑科和杜英科植物为主。乔木类 31 种,灌木类 21 种,草本类 23 种,分别占41.33%、28.00%、30.67%,其中新叶有色叶植物 19 种,老叶有色叶植物 18 种,斑色叶植物 20 种,常色叶植物 14 种,双色叶植物有 4 种。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提出茂名市区要增加常见彩叶植物树种数量,优化应用配置和加强养护管理,加大乡土彩叶植物开发力度。
    16  上海辰山植物园月季园美景度评价*
    王昕彦
    2022, 44(1):74-78. DOI: 10.12233/j.gdyl.2022.01.016
    [摘要](52) [HTML](0) [PDF 4.19 M](19)
    摘要:
    上海辰山植物园月季园始建于 2010 年,是辰山植物园最早、最重要的专类园之一, 2015 年作为核心展示区向专类花园发展的先导项目进行整体改造。为了探索植物专类花园景观营建中的关键要素,以上海辰山植物园月季园为研究对象,基于美景度评价(SBE)法对其景观进行量化分析。结果表明:辰山植物园月季园景观特色突出,植物品种丰富,整体美景度评价较理想;空间合理性、月季覆盖度和植物层次感对景观美景度影响显著,在专类花园营建中应重点考虑。
    17  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城市绿地防控单元的构建及其运行机制探讨
    费文君,黎钟潇
    2022, 44(1):79-83. DOI: 10.12233/j.gdyl.2022.01.017
    [摘要](84) [HTML](0) [PDF 2.91 M](18)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为我国传染病防控治理带来了严峻的挑战。绿地是城市中最具弹性的公共空间。为促使其防控效能的高效发挥,在梳理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下绿地防灾避险规划现存问题和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探讨了城市绿地在应对疫情时承担的防御、减缓、治理等作用,并从城市级、区级、社区级 3 个空间尺度提出了城市绿地防控单元的规划策略,形成了“平疫结合”的运行管理机制,以期在城市内建立“网络 + 点状”的绿地防控单元体系,有效组织城市绿地与其他防灾空间,减少城市非常时期的人员伤亡及财产损失。
    18  工程总承包(EPC)模式下园林工程项目的问题与对策
    欧阳高奇,李景
    2022, 44(1):84-87. DOI: 10.12233/j.gdyl.2022.01.018
    [摘要](41) [HTML](0) [PDF 2.94 M](16)
    摘要:
    工程总承包(EPC)作为政府积极推广的一种工程建设模式, 其本身具备诸多优点,但在现阶段和实际操作过程中还存在多方面的问题。通过对沁河二期生态综合治理项目的梳理,指出了甲方、施工方及设计方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不同问题及其产生的根源。最后从不同角度提出了问题的解决途径,特别是作为设计方,除了在项目前期加强与甲方的沟通和选择合适的联合体伙伴外,重点是需要建立合适的 EPC 项目设计模式和利 益分配模式。
    19  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华南农业大学校园鸟类资源在教学实践中的利用*
    佟富春,彭友贵,黄子峻
    2022, 44(1):88-91. DOI: 10.12233/j.gdyl.2022.01.019
    [摘要](54) [HTML](0) [PDF 2.24 M](25)
    摘要:
    动物学类课程作为一类专门介绍与生物多样性密切相关内容的课程,对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高校校园鸟类资源丰富,且鸟类与人类生活联系密切,分类特征明显, 观测手段相对简便易行,故将观察鸟类作为动物学类课程实践教学的手段。借助课程组织学生调查和监测校园里鸟类的多样性和分布,设计学生参与的考核方式,开放实验室和标本室等一系列教学实践方法,有助于动物学类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就地取材, 能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并能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交流, 显著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合作能力及专业综合素养。
    20  风景园林中的艺术实践与具身设计:对话苏珊·马修
    蔡明洁,蔡淦东
    2022, 44(1):92-96. DOI: 10.12233/j.gdyl.2022.01.020
    [摘要](37) [HTML](0) [PDF 4.20 M](22)
    摘要:
    21  吴江同里退思园
    陆 琦
    2022, 44(1):97-100. DOI: 10.12233/j.gdyl.2022.01.021
    [摘要](31) [HTML](0) [PDF 12.18 M](19)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