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广州碧道水生态设施标识系统优化设计初探
    资惠宇,胡子灵,佘美萱
    2022, 44(4):2-7. DOI: 10.12233/j.gdyl.2022.04.001
    [摘要](87) [HTML](0) [PDF 4.49 M](34)
    摘要:
    近年来,广州市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大力推进碧道高质量规划建设。水生态设施是落实碧道建设“5+1”任务的重要载体,当前,广州碧道建设缺乏完整、规范的水生态设施标识系统,在实地调研碧道标识系统的基础上,综合考虑环境心理学和人体工程学,凝练地域特色等元素符号,对标识系统的结构组成、外观形式、符号元素和界面信息进行优化设计,形成具有系统性、体验性和文化性的水生态设施标识系统,对现有碧道标识系统进行完善,助力广州碧道建设高质量发展。
    2  广东万里碧道公共服务供给模式研究——以广州市为例
    楚建乐,余广丰,资惠宇
    2022, 44(4):8-11. DOI: 10.12233/j.gdyl.2022.04.002
    [摘要](47) [HTML](0) [PDF 2.38 M](29)
    摘要:
    通过对广东水环境治理客观需求分析,对水环境治理基础及经验以及水环境治理机制总结,阐述广东水环境治理系统思维理念的形成——建设万里碧道。基于广州碧道现状,重点对广州碧道公共服务供给模式决策机制、供给主体、供给方式、筹资渠道、管理运营监督机制等开展分析,研究发现广州碧道公共服务设施存在供给主体和资金筹集渠道单一、缺乏专业的管养单位等问题。为此,提出多元化供给主体、拓宽资金筹集渠道、串联特色景点及现有配套公共服务设施等针对性建议,确保广州碧道在实现水环境和水安全的基础上,丰富服务内容和提高服务质量。
    3  广州市滨水绿地的规划及政策管理发展历程(2000——2020)
    付一鸣,冯娴慧
    2022, 44(4):12-18. DOI: 10.12233/j.gdyl.2022.04.003
    [摘要](61) [HTML](0) [PDF 2.67 M](26)
    摘要:
    滨水绿地兼具多重价值,对其合理规划建设将为河涌密布、高密度城市建设的广州提供生态宜居的滨水空间。2019年碧道规划的制定为滨水绿地建设提供契机,厘清广州市滨水绿地的规划政策管理发展历程可为广州市后续碧道建设提供编制参考与研究支撑。研究以2000—2020年的滨水绿地相关规划政策文件为研究对象,通过分类统计、阶段划分、文本分析对其指导城市滨水绿地建设历程进行分析梳理。研究发现,20年间滨水绿地相关概念逐步完善,建设内容逐步丰富,规划范围拓展至全市河涌,但实施保障措施有待加强。
    4  面向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疗愈花园设计策略研究
    汤辉,冯思懿
    2022, 44(4):19-24. DOI: 10.12233/j.gdyl.2022.04.004
    [摘要](136) [HTML](0) [PDF 2.68 M](96)
    摘要:
    在注重景观健康效益及多元社会价值的背景下,为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提供完善的景观支持服务成为重要的研究课题。作为康复景观的类型之一,面向自闭症谱系障碍儿童的疗愈花园对提供自然助益、舒缓亲职压力和促进社会关怀等具有重要意义。针对医疗场地附属疗愈花园、自然生境疗愈花园以及社区疗愈花园等类型特点,结合相关研究在调节感觉障碍、舒缓情绪压力、促进社交能力等方面的设计依据,分析出有序空间布局、社交场景功能、感知体验氛围、柔性细节设计等4类设计要点,并通过案例研究对疗愈性景观的设计要点及空间元素进行对比解析。
    5  家庭康养花园设计与实践案例——以嗅觉体验为主的芳香植物应用
    黄业钦,王文恩,王彩云
    2022, 44(4):25-29. DOI: 10.12233/j.gdyl.2022.04.005
    [摘要](76) [HTML](0) [PDF 3.57 M](36)
    摘要:
    家庭康养花园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亲近自然的途径,对促进居民的身心健康发挥着重要的功能。以“五感”康养体验的嗅觉体验为例,总结了芳香植物挥发物在康养花园中对人体健康的作用机理;并且从创意定位、设计原则、功能布局和植物配置等方面进行了家庭康养花园的设计与营建实践。通过文献梳理了花园案例中17种芳香植物的主要挥发物成分,结合基于“五感”的互动体验和“芳香”主题的园艺操作活动,阐明家庭康养花园对使用者积极的康养功能。
    6  叠石实景与山林幻境——杭州郭庄临湖起山营造的空间尺度辨析
    黄愉皓
    2022, 44(4):30-35. DOI: 10.12233/j.gdyl.2022.04.006
    [摘要](52) [HTML](0) [PDF 4.07 M](28)
    摘要:
    幻境是园林造山呈现的极致感受体验,因景生情,象由心生,古代文人常以绘画传达所思的山林胜境作为造园的开端。园林中临湖起山产生的山林空间,引发了对叠石掇山产生的幻境空间思考。通过对赏心悦目亭的空间尺度进行数据性的比对分析, 结合观者所感,总结了5种临湖起山空间营造的条件:营造山林特征的元素、临湖假山与人之间的身体感知关系、山与临湖筑物之间的尺度控制、纵向空间的山体营造与临湖假山周边空间的关联性。
    7  林兆璋“旅游设计组”时期园林建筑创作观解析
    李沃东
    2022, 44(4):36-42. DOI: 10.12233/j.gdyl.2022.04.007
    [摘要](92) [HTML](0) [PDF 5.44 M](42)
    摘要:
    “旅游设计组”是指以莫伯治、佘俊南两位院士为首,活跃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岭南地区的城建设计团体,该设计组的建筑师在岭南地区留下了诸多以简洁园林提升建筑空间品质的经典作品。建筑师林兆璋(1938—2022)是该组的重要成员之一,以林兆璋在“设计组”时期(1964—1982)主要参与创作的园林建筑空间为对象,从技术观、时代观、艺术观3个层面解析其创作观念,研究拓展了岭南当代风景园林史视野,有助于建筑师、风景园林师了解那个关键转折期的设计思潮。
    8  城市韧性模型构建——以巴塞罗那为例
    张思凝
    2022, 44(4):43-47. DOI: 10.12233/j.gdyl.2022.04.008
    [摘要](56) [HTML](0) [PDF 2.50 M](29)
    摘要:
    城市韧性思维在城市规划与建设中的重要性逐渐凸显。但目前我国仍缺乏系统的城市韧性模型,需不断从国外韧性城市构建中探寻经验。通过定性分析巴塞罗那政府官方资料,如机构文件、倡议计划、统计数据等,结合半结构化访谈,总结了巴塞罗那城市韧性发展模型与经验。以全球性的政策纲领与科学的韧性理论指导为根基,政府定制了符合本土发展的政策法规与计划方案等,从气候韧性、社会韧性、基础设施与城市服务韧性3个维度,分别制定了34项行动措施,以降低城市脆弱性,提升其韧性。
    9  眼动分析技术在国内景观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李祥,金荷仙
    2022, 44(4):48-53. DOI: 10.12233/j.gdyl.2022.04.009
    [摘要](116) [HTML](0) [PDF 2.61 M](38)
    摘要:
    为了解眼动分析技术在国内景观领域的应用研究情况,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收录的相关文献进行分析,并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图谱,梳理眼动分析技术在国内景观领域的应用现状和特点。结果表明:1)2009年眼动分析技术首次应用于国内景观研究中且主要为景观视觉质量分析、道路景观安全性等研究;2)研究作者、研究机构之间缺乏合作与交流;3)在相关论文中硕博论文和核心期刊占比较大,研究主体以高校为主。最后提出展望,未来应广泛探索眼动分析技术在景观研究中应用的可行性。
    10  从儿童友好到全龄友好——复合空间视角下的佛山公园改造设计研究
    芶皓,郭自度
    2022, 44(4):54-59. DOI: 10.12233/j.gdyl.2022.04.010
    [摘要](76) [HTML](0) [PDF 3.94 M](48)
    摘要:
    以家庭为单位的亲子游是目前城市公园中儿童游憩的最主要形式。建设儿童友好城市,将老公园改造成儿童公园,不仅要考虑儿童自身的行为特征和活动要求,也要统筹考虑儿童家庭群体的游憩需求。佛山公园是佛山新城中央发展轴上的老公园之一,以绿化为主,服务功能单一,2020年政府提出将其改造为禅城区儿童公园。在改造设计实践中,积极探索以儿童家庭为服务主体,覆盖全龄需求的设计方法,从儿童、家人及其互动的游憩需求出发,突破传统的并列式功能分区布局,探索功能混合利用的公园复合空间体系构建思路,营造对儿童家庭全年龄层友好的开放式共享空间。
    11  澳门民间遛狗文化与城市遛狗公园建设匹配度研究
    李济泰
    2022, 44(4):60-64. DOI: 10.12233/j.gdyl.2022.04.011
    [摘要](74) [HTML](0) [PDF 3.30 M](29)
    摘要:
    民间遛狗文化是澳门的民俗特色之一。如何科学合理地规划建设城市遛狗公园(遛狗区)以满足市民日益增长的生活需求已成为专业部门面临的重要挑战。通过对文献实证研究、遥感测绘和实地调研,梳理了近代以来澳门遛狗、赛狗的民俗文化活动特点,分析了澳门高密度城市环境中的民间遛狗文化与城市遛狗公园建设的供需匹配度,得出澳门半岛与离岛城市遛狗公园建设均有较大的匹配度失衡,针对性提出未来澳门城市遛狗公园建设的规划策略思路。
    12  天性与包容——境外都市宠物公园建成案例解析与启示
    欧阳云昊,孙新旺
    2022, 44(4):65-70. DOI: 10.12233/j.gdyl.2022.04.012
    [摘要](123) [HTML](0) [PDF 3.28 M](38)
    摘要:
    近年来,城市中宠物活动空间缺乏所引发的社会矛盾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宠物公园的建设和管理成为当前一个热点话题。在对宠物公园的内涵及类型进行阐述的基础上,选取公园规划、设计及管理3个方面对香港蝴蝶谷道宠物公园、纽约汤普金斯广场宠物公园和香港北角海滨宠物公园进行深入解析,总结了宠物公园建设的共性特征与个性特征。最后,结合国内城市公园发展现状、养宠人群特征及行业发展趋势,提出了都市新旧城区宠物公园规划思路与不同类型宠物公园设计管理思路。
    13  香港远足径建设管理经验及启示
    方圆
    2022, 44(4):71-76. DOI: 10.12233/j.gdyl.2022.04.013
    [摘要](94) [HTML](0) [PDF 4.62 M](91)
    摘要:
    远足作为最受欢迎的健身休闲活动,实现了居民与郊野的良性互动,许多城市开始关注并尝试建设远足体系。香港通过远足径的建设形成连接郊野公园的网络,并实现郊野公园的功能提升与拓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样本。根据其概念和内涵,分析了远足径与绿道在功能定位和管理体制上的差异。以港岛径为例,归纳了选线规划和游径设施设计要点,总结了植被优化修复、安全保障管理、多元社会参与、花事活动组织方面的管理运营经验,并探讨港岛径对其他城市远足径建设与运营的启示。
    14  2种桥梁绿化基质理化性质分析及其对小叶紫花三角梅生长的影响
    阮沐宁,叶少萍,温鹏花
    2022, 44(4):77-81. DOI: 10.12233/j.gdyl.2022.04.014
    [摘要](71) [HTML](0) [PDF 2.24 M](29)
    摘要:
    以深圳市福田区福新立交桥小叶紫花三角梅Bougainvillea ‘Royal Purple’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2种桥梁绿化基质理化性质变化及其对小叶紫花三角梅生长和开花的影响。结果显示:种植第18个月时2种基质的pH、EC值、有机质含量较种植前降低,而碱解N、有效P含量则增加。除了EC值,2种基质理化指标仍满足小叶紫花三角梅种植土的要求,其中基质A的有效P含量显著高于基质B(P<0.05),其余理化性质指标则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种植时间的延长,2种基质处理叶片SPAD值均呈现下降趋势,而第21个月时花朵密度显著高于其他种植时间(P<0.05)。此外,2种基质之间叶片SPAD值、花朵密度以及全N、全P、全K含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第18个月时花朵密度与叶片全K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叶片SPAD值与基质有效P含量、叶片全N与基质有机质和碱解N含量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
    15  3个朱顶红品种的光适应性研究
    钱瑭璜,戴耀良,黄佰夫
    2022, 44(4):82-84. DOI: 10.12233/j.gdyl.2022.04.015
    [摘要](58) [HTML](0) [PDF 2.68 M](33)
    摘要:
    以朱顶红的3个品种为研究对象,研究了不同遮光处理(全光,遮阴度为30%、60%、90%)对其生长量及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净蒸腾速率日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3个朱顶红品种的叶长、叶宽、叶面积、花葶高度均随着遮阴处理程度的加大而显著增加,而花冠大小及花色无明显差别;3个朱顶红品种在30%的遮光下全天的日平均净光合速率最高,全光下日平均净蒸腾速率最高。结论:3个朱顶红品种更适宜在30%的遮光环境下栽植。
    16  广州夏季花境植物资源调查与评价
    陈颖,陈园,谭广文
    2022, 44(4):85-89. DOI: 10.12233/j.gdyl.2022.04.016
    [摘要](66) [HTML](0) [PDF 2.13 M](27)
    摘要:
    为筛选出适合广州夏季花境应用的植物,对广州花境植物资源展开实地调查,运用层次分析法,从观赏性、适应性和种植养护3个方面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广州夏季花境应用频度较高的植物有80种,隶属于45科71属,筛选出其中16种观赏价值高、生态适应性强、养护管理投入少的Ⅰ级花境植物;在准则层中,观赏性的权重值最大,在指标层中,花色和花量的权重值较大,因此在花境的植物配置中应重视色彩设计;广州夏季应用的花境植物以一年生草本、多年生草本和灌木为主,乡土植物应用较少。
    17  基于反馈意见的《风景园林植物学》教学改革的探索——从植物认知到景观营造
    岳远征,胡宏敏,芦建国
    2022, 44(4):90-93. DOI: 10.12233/j.gdyl.2022.04.017
    [摘要](64) [HTML](0) [PDF 2.23 M](40)
    摘要:
    《风景园林植物学》是风景园林专业的核心必修课程,该课程开设已有近十年的历史,但尚未有基于该课程教学效果反馈的教学改革研究。面向风景园林专业毕业生开展《风景园林植物学》教学反馈的问卷调查,并通过SPSS因子分析,总结影响该课程教学效果的3个主要因子,即“课堂教学形式”“实践教学模式”和“考核标准”。通过因子要素分析,发现学生更倾向以老师讲授为主的课堂教学形式;希望尽可能加强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衔接,并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践教学;同时适当调整平时成绩在期末成绩中的比重。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和课程特点,围绕两个学期的教学活动,探索出“以提高学生风景园林植物识别水平为核心,兼顾风景园林植物应用能力培养”的“两循环”教学模式,有效增强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效率。
    18  新林科背景下“动物学”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佟富春,彭友贵,潘新园
    2022, 44(4):94-97. DOI: 10.12233/j.gdyl.2022.04.018
    [摘要](51) [HTML](0) [PDF 2.02 M](41)
    摘要:
    在新林科建设背景下,“动物学”作为高等农林院校生物类专业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实践教学在其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分析动物学课程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主要包括:学生对动物学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不高;动物学实践教学与日常生活相脱节;动物学实践教学与科研的结合不够紧密;动物学实践教学考核体系不够完善等。针对以上问题,近年来,在动物学实践教学过程中进行了改革和探索,包括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动物学思维;改变实验课的授课方式;利用学校现有资源开展课程实践教学;结合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改革动物学实践教学考核评价体系等。其主要目的是提高动物学课程的实践教学效果,增进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综合能力。
    19  无锡寄畅园
    陆琦
    2022, 44(4):98-100.
    [摘要](31) [HTML](0) [PDF 9.87 M](33)
    摘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