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3卷第6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广州海山仙馆山水景象探源
    池慧敏
    2021, 43(6):2-6. DOI: 10.12233/j.gdyl.2021.06.001
    [摘要](83) [HTML](0) [PDF 4.52 M](33)
    摘要:
    清代山水名园“海山仙馆”座落于广州城西的珠江滨岸滩涂,在前人营建的旧园基础上,为“住世瀛壶”之迁想,因借自然人文综合地宜,融合“畅朗轻盈”“经世致用”的地方风格。前辈学者对其多有撰文研讨。基于清代夏銮 1848 年绘成的《海山仙馆图卷》,辅以相关典籍史料、外国译著、影像资料,对海山仙馆选址立意、相地造境、海山胜景意象进行解析,立足中国传统“文人自然写意山水园林”的理法特色,探寻海山仙馆山水景物表“意”成“象”之根源。
    2  基于“活态共生”的中小型河流遗产保护与复兴——以桂林灵渠为例
    李桂芳,吴曼妮,郑文俊
    2021, 43(6):7-12. DOI: 10.12233/j.gdyl.2021.06.002
    [摘要](60) [HTML](0) [PDF 4.83 M](28)
    摘要:
    中小型河流遗产是流动着的活态遗产,对其进行保护与复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平衡河流遗产的活态传承与复兴发展,寻求两者共生的策略。以“活态遗产”“共生理论”为基础,提出适合中小型河流遗产保护与复兴的“活态共生”策略框架,并选取世界灌溉工程遗产桂林灵渠为研究案例,识别其空间形态、历史功能的 4 个演变阶段,析出灵渠的活态变化特征及与城市、社区、农业、旅游的共生特性。基于活态共生的视角,从空间、时间、功能、文化 4 个维度总结出灵渠古运河遗产保护与复兴的经验,可为中小型河流遗产的保护与复兴提供启示。
    3  桂林市寺庙园林植物应用探究
    范钟琪
    2021, 43(6):13-16. DOI: 10.12233/j.gdyl.2021.06.003
    [摘要](54) [HTML](0) [PDF 2.90 M](22)
    摘要:
    寺庙园林历史底蕴深厚 , 文化内涵丰富,园内的植物更是其独特内涵的体现。以唐代岭南佛教中心桂林的寺庙园林为例 ,研究其中植物景观的种类特点与配置结构。结果发现:11 处寺庙园林共有园林植物 75 种,隶属 52 科 67 属,其中桑科榕属 Ficus植物和天门冬科植物是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并且有些园林植物 ( 如桂花Osmanthus fragrans 、樟Cinnamomum camphora 等)既蕴含佛教内涵又体现了壮族文化。总体而言,桂林寺庙园林植物景观建设不仅体现了独特的山水特征,也包含着壮族文化底蕴。
    4  海口市域传统村落空间形态研究
    王铭怡,付晖,许先升
    2021, 43(6):17-23,40. DOI: 10.12233/j.gdyl.2021.06.004
    [摘要](66) [HTML](0) [PDF 5.92 M](32)
    摘要:
    在科学合理的村庄规划中,如何因地制宜地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选取海口市 15 个国家级传统村落作为研究对象,在获取村落的形态、规模,以及村落所处的高程、坡度、水系、道路和兴趣点等数据后,基于 GIS 构建村落形态属性数据库。通过分析传统村落的形态类型,归纳出不同类型村落的形态特征与自然地理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之间的关系。最后将海口市传统村落的定位分为 3 种:基础设施完善且资源丰富,基础设施完善而资源欠佳,以及基础设施不完善但资源丰富。并探讨三者差异化的保护与开发策略。
    5  景观基因图示视角下的江西省瓘山村景观结构解析
    蔡彩红,吴建楠,江俊杰
    2021, 43(6):22-26. DOI: 10.12233/j.gdyl.2021.06.005
    [摘要](51) [HTML](0) [PDF 4.29 M](31)
    摘要:
    “景观基因”作为传统村落景观信息遗传的载体,蕴含了传统村落独特的景观环境特征与景观演变发展的内在逻辑。因此,景观基因图示可为探索传统村落景观结构提供新视角。以江西省丰城市瓘山村为例,从传统聚落景观基因的“胞—链—形”图示体系出发,揭示瓘山村在景观整体形态、景观连接通道和景观基本单元等方面的景观结构特色:景观基因“形”体现在二维空间形态和三维空间环境;景观基因“链”以外环龙溪和内部街巷结合为代表;景观基因“胞”体现在建筑和非建筑景观单元。从而总结出:风水理论、尊重自然的生态理念和景观集称文化三大景观基因共同孕育出了瓘山村的景观结构特色。
    6  基于空间句法的中山市三角镇滨水道连通性调查研究
    曾昭仪,刘宏斌,卢丹梅
    2021, 43(6):27-31. DOI: 10.12233/j.gdyl.2021.06.006
    [摘要](52) [HTML](0) [PDF 4.66 M](28)
    摘要:
    岭南水乡的滨水道良好的连通性能提升滨水空间的活力及其休闲观光和文化体验等。随着城镇化发展,滨水道出现通畅度不佳、空间渗透能力较弱、集聚效益较低的问题。以广东省中山市三角镇为研究对象,运用空间句法研究分析,选取连接度、深度值、整体集成度、全局穿行度与步行穿行度 5 项指标数据对滨水道连通性进行分析,并运用熵权法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三角镇滨水道连通性进行综合评价。结合实地踏勘与空间句法指标数据分析三角镇滨水道的空间形态与现状,进而提出三角镇滨水道优化建议。
    7  南宋赵汝愚营治福州西湖的公共营造与管治分析
    林广臻,林广思,黎淑翎
    2021, 43(6):32-36. DOI: 10.12233/j.gdyl.2021.06.007
    [摘要](35) [HTML](0) [PDF 2.16 M](26)
    摘要:
    我国古代州府城市近郊有着大量的湖泊分布。这些湖泊最初作为城市水利灌溉功能,经由历代不间断的风景营治,从而转化为今天的公共风景空间。古代福州西湖的历史发展,很好说明了这个复合风景建设的转化过程。研究此类风景公共性的研究,应当从公共管治和公共营造两个角度出发,探讨其营治过程中的具体内容。通过针对南宋赵汝愚营治福州西湖的缘起、程序、内容、管理机制的归纳,探讨其营治过程中的政治策略和手段。进而认为此类古代城湖的营治,在形式上包含着公共风景的建构内容。亦指出,这种公共风景和现代意义上的公共风景存在着实质的差别。
    8  西汉梁孝王东苑景观研究
    侯颖,赵瑶瑶
    2021, 43(6):37-40. DOI: 10.12233/j.gdyl.2021.06.008
    [摘要](64) [HTML](0) [PDF 2.31 M](37)
    摘要:
    梁孝王营建的东苑是西汉时期最具代表的私家园林。因园主的身份和地位,其也是当时唯一可以与皇家园林上林苑相媲美的诸侯苑囿。对历史辞赋、现存遗迹、文献记载和前人的研究进行综述,结果表明,东苑中运用了“苑中苑”的造园手法,土石并用、叠石造山;引水为池、师法自然,个中建设无不精巧,且初现了园林的诗画意境;其中植物种植搭配收四时之烂漫,动物种类繁多纳四海之惊奇,美学与实用并重。
    9  赣鄱流域书院园林景观空间营造艺术特色
    魏绪英,王子燕,王晓勤
    2021, 43(6):41-45. DOI: 10.12233/j.gdyl.2021.06.009
    [摘要](33) [HTML](0) [PDF 4.94 M](42)
    摘要:
    以赣鄱流域 4 处典型的书院园林为例,明确了书院园林景观具有自然环境景观、人工环境景观与文化环境景观 3 种类型,分析了其环境景观空间营造的艺术特色,并得出以下结论:1)特别注重周边自然环境景观的选择,具有法天象地之道、形胜的风水环境观与多沿赣鄱流域主要水系及其支流而设等特点;2)通过不同园林要素的空间布局、建筑院落的巧妙处理,形成具有规整的轴线、明确的功能分区与“礼乐教化”氛围的人工建筑环境空间,以此渲染书院园林的环境氛围;3)点缀楹联石刻等文化环境景观,突显书院“积极入世”的儒家思想。
    10  中国古典园林的“鱼”与“渔”
    张宝文,龙雨丹,高凯
    2021, 43(6):46-48. DOI: 10.12233/j.gdyl.2021.06.010
    [摘要](43) [HTML](0) [PDF 2.76 M](39)
    摘要:
    “鱼”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具有重要作用并被广泛应用,与其相关的“渔”也以不同形式隐含于古典园林之中,目前缺少两者相关的系统研究。对鱼类在中国古典园林中应用的历史沿革进行概括,并从观赏娱乐对象、文化寓意、生态功能、意境营造、放生对象等方面研究了鱼在古典园林中的作用及应用方式。继而从造园主题、舫等园林建筑营建、沧浪意象的造景主题等方面探讨了中国古典园林中的渔。最后,对古典园林中鱼和渔的内涵进行了分析。
    11  基于符号学的南京大屠杀丛葬地纪念景观更新研究
    戴安康,刘源
    2021, 43(6):49-53. DOI: 10.12233/j.gdyl.2021.06.011
    [摘要](33) [HTML](0) [PDF 3.94 M](32)
    摘要:
    国家公祭日的设立让一系列南京大屠杀丛葬地纪念碑重新回到大众视野,但作为城市历史文化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在历史文化传播方面却已略显乏力。基于符号学理论,对南京大屠杀丛葬地纪念性景观进行解构,研究了面临的实际问题,并分析了成因。将符号学方法与景观设计原理结合,从纪念性景观构建中的符号选取、主题强化、信息传达等方面入手,探讨了南京大屠杀丛葬地纪念性景观的具体更新方法。并以南京普德寺丛葬地纪念性景观为例,进行了实证研究。
    12  “十四五”期间生态文明建设理念下广州林业和园林发展对策与建议
    赖秋红
    2021, 43(6):54-57. DOI: 10.12233/j.gdyl.2021.06.012
    [摘要](58) [HTML](0) [PDF 2.42 M](51)
    摘要:
    简述广州林业和园林“十三五”期间的发展成就,通过与国外发达地区和国内发达城市相同指标数据对比,归纳总结广州林业和园林发展现状和存在一些亟需破解的难题。以问题及城市发展建设目标为导向,解读广州“十四五”期间林业和园林高质量发展的六大重要任务,包括打造千年花城新名片,深化绿色资源提质增效,织牢生态安全保护底线,增强居民绿色获得感,筑牢湾区生态安全格局,提升治理能力现代化。
    13  环境正义国内外研究进展与趋势
    夏梦姿,邱慧
    2021, 43(6):58-62. DOI: 10.12233/j.gdyl.2021.06.013
    [摘要](62) [HTML](0) [PDF 3.02 M](25)
    摘要: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以及公众的环境与社会公平意识的不断提高,“环境正义”成为当今国内外研究热点。使用VOSviewer 文献计量工具,以 Web of Science 核心合集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作为数据来源,收集整理了近 40 年国内外环境正义研究的相关文献,通过文献发展态势、关键词聚类与时区聚类分析等,总结了国内外环境正义的发展阶段及特点,并从绿地空间区位配置、绿地可达性、绿地供给与人口需求的匹配程度、对弱势群体的关注、空间绩效和环境绅士化 6 个方面揭示了当前国内风景园林学科领域环境正义研究的热点。
    14  广东省汕尾市鸟类多样性初步调查
    黄子峻,肖以华,佟富春
    2021, 43(6):63-67. DOI: 10.12233/j.gdyl.2021.06.014
    [摘要](52) [HTML](0) [PDF 2.95 M](24)
    摘要:
    为保护迁徙鸟类保护提供依据,于 2020 年采用样线法、样点法并结合文献和网络数据,对汕尾市的鸟类多样性进行调查。共记录到鸟类 18 目 67 科 172 属 335 种,其中国家Ⅰ级和Ⅱ级重点保护鸟类分别为 8 种和 48 种。区系以东洋界为主,共 138 种;古北界次之,有 126 种。居留型以留鸟为主共 156 种,冬候鸟116 种。鸟类优势种 22 种,常见种 35 种,少见种 81 种,罕见种 197 种。调查区域按 G-F 指数从大到小依次为海丰县(0.83)、陆河县(0.82)、陆丰市(0.77)、城区(0.68)。结果显示,汕尾市是黄胸鹀 Emberiza aureola 和黑脸琵鹭 Platalea minor 等濒危鸟类的重要栖息地,应加强对鸟类及其栖息地的保护。
    15  10个四季茶花新品种的观赏属性及抗逆性
    陈炽争,叶土生,宋遇文
    2021, 43(6):68-73. DOI: 10.12233/j.gdyl.2021.06.015
    [摘要](48) [HTML](0) [PDF 4.21 M](15)
    摘要:
    详细介绍杜鹃叶山茶 Camellia azalea 与传统茶花品种的 6个杂交组合获得的其中 10 个四季茶花新品种的观赏属性。这些品种不仅花色艳丽、花型各异、开花稠密,而且叶片浓绿、生长旺盛、开花期长,夏季始花,秋、冬盛花,翌年春季仍能零星开花。对2 个四季茶花杂交新品种及其传统茶花亲本材料在炎夏和严冬极端气温下的表现进行观测,结果表明四季茶花新品种在耐晒、抗热方面优于传统茶花品种,而在抗寒方面与传统茶花品种相差不大;冬季极端低温不低于 -5℃地区,仍然是四季茶花适宜栽培区。
    16  高盆樱桃种子萌发特性初探
    叶小玲,陈端妮,胡晓敏
    2021, 43(6):74-77. DOI: 10.12233/j.gdyl.2021.06.016
    [摘要](41) [HTML](0) [PDF 2.33 M](32)
    摘要:
    高盆樱桃 Cerasus cerasoides 原生于西藏和云南地带,为我国唯一冬季开花的樱属树种。其树形优美,花色艳丽,造景效果好,目前多应用于云南地区的绿化及造林。为探索高盆樱桃种子的萌发特性,测定其长、宽、厚、百粒重、吸水特性、发芽特性以及芽苗质量指标,并初步探索种子大小对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盆樱桃种子浅褐色,呈卵圆状;平均长 10.56 mm,平均宽 7.89 mm,平均长宽比为 1.34,平均厚 6.06 mm,平均百粒重为 25.48 g;在培养皿铺纱布保湿的环境下种子发芽率为 42.67%;大种子发芽势、发芽率等数值均高于中、小种子,种子大小与发芽率呈正相关。
    17  8 个朱顶红品种在深圳地区的引种试验
    曹华,魏曼琳,徐桂红
    2021, 43(6):78-81. DOI: 10.12233/j.gdyl.2021.06.017
    [摘要](30) [HTML](0) [PDF 2.75 M](24)
    摘要:
    朱顶红 Hippeastrum striatum 是石蒜科球根花卉,具有较高观赏价值和经济效益。对引种的‘阿米哥’等 8 个朱顶红品种进行了一年的生长及适应性观测,筛选出‘阿米哥’‘合唱团’‘花孔雀’3 种较适宜深圳气候的品种,进一步研究其开花习性和主要观赏性状。结果表明,3 个品种都是大花品种,可观赏时间都比较长,分别达到 27、24 和 25 d。但在叶片和花葶性状、花期、花部性状及可观赏时间等有一定差异,应用时应予以统筹考虑。推荐‘阿米哥’和‘合唱团’以盆花和城市园林等形式应用,推荐‘花孔雀’以切花形式应用。
    18  广州海珠湿地垛基果林植被优化与养护管理探讨
    陈俊廷,邵京豫,翁殊斐
    2021, 43(6):82-85. DOI: 10.12233/j.gdyl.2021.06.018
    [摘要](56) [HTML](0) [PDF 2.77 M](43)
    摘要:
    面积广阔的海珠湿地垛基果林是广州市内重要的半自然果林,但因受人为干扰和果树自然退化而出现植被衰败、生境破坏等生态问题。从尊重海珠湿地以垛基果林为景观基底的角度出发,基于场地果林树木的健康状况评价,将海珠湿地垛基果林植被分为 3 个功能区,探讨相应区域植物优化的构思,并提出海珠湿地垛基果林植被分区养护管理的原则与目标。
    19  基于低维护营造的水生草本植物筛选评价
    林尹影,陈康琪,刘小冬
    2021, 43(6):86-89. DOI: 10.12233/j.gdyl.2021.06.019
    [摘要](46) [HTML](0) [PDF 2.18 M](28)
    摘要:
    水生植物是城市水景营造的重要组成部分,复层结构的水景植物配置具有较好低维护特点,需要匹配适应的水生草本植物种类。以珠三角地区为研究区域范围,选取了 32 种城市水景广泛应用的水生草本植物,运用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包括观赏价值、适应性以及生长特性 3 个准则层和 10 个评价因子指标的评价模型,对水生草本植物的筛选与运用进行讨论研究。结果表明,32种水生草本植物可分为 3 个等级,其中 I 等级 6 种,Ⅱ等级 11 种,Ⅲ等级 15 种,优选推荐翠芦莉 Ruellia simplex、风车草 Cyperus involucratus、柳叶箬 Isachne globosa 和菖蒲 Acorus calamus 等作为低维护城市水景植物景观营造种类。
    20  “花局”——岭南新庭园的前因后果(1956—1983)
    蔡德道
    2021, 43(6):94-97. DOI: 10.12233/j.gdyl.2021.06.021
    [摘要](35) [HTML](0) [PDF 4.35 M](34)
    摘要:
    21  杭州郭庄
    陆琦
    2021, 43(6):98-100.
    [摘要](43) [HTML](0) [PDF 6.69 M](39)
    摘要:
    杭州西湖胜景天下闻名,昔日园林无处不在,南宋时除了多处皇家苑囿,还有私园上百处。造园之风绵延不断,直至近代依然兴盛。别墅,俗称“庄子”,依山傍水,互斗其巧,著名的有花港观鱼一侧的“红栎山庄”(又称“高庄”)、金沙港的“金溪别业”(又称“唐庄”)、丁家山麓的“水竹居”(又称“刘庄”)、南屏山麓的“汪庄”等。可惜这些私园林大多湮灭无存,保存完好的,仅余“郭庄”。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