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第43卷第4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广州市老旧小区微改造的策略研究与效果评价
    叶昌东,郑博文,黄安达
    2021, 43(4):2-6. DOI: 10.12233/j.gdyl.2021.04.001
    [摘要](2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广州作为一个高速扩张的城市,旧城区的更新换代却相对缓慢,因此存在了大量历史风貌和居住问题兼具的老旧小区。“微改造”模式自广州市于 2015 年提出以来,在多个老旧小区都完成了相应的实践。以广州市 4 个老旧社区为案例,在梳理了其改造前存在的问题,总结改造的措施,并通过问卷形式在居民中调查改造后的居住体验后,总结出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的策略:建筑内部的修复、公共环境的优化、基础设施升级与补充、历史文脉的挖掘。最后,在对广州老旧小区微改造模式综合评价的基础上,对其将来的发展提出了一定的建议。
    2  广州市主城区口袋公园使用概况与优化策略
    黄娅萍,梁挚呈,李宜斌
    2021, 43(4):7-11. DOI: 10.12233/j.gdyl.2021.04.002
    [摘要](22)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为研究广州市主城区口袋公园的场地现状及使用概况,选取广州市主城区的 7 个市辖区内 14 处口袋公园进行现场调研。通过影像拍摄、数据记录、行动标记、问卷访谈等调研方式,分析不同类型口袋公园的特征及居民的使用满意情况,探索影响居民满意度评价的因素。经调研发现存在座椅不足、乔木过盛以及环境卫生较差等问题,并针对各类口袋公园的特征及问题进行总结并提出优化策略:在宏观层面上,针对不同类型的口袋公园采用不同主题风格的设计策略,并建立规划管控保护体系;在微观层面上,对口袋公园的设施配套、绿化景观、场地维护方面做出策略指引。
    3  健康生活视角下南京科巷片区街巷空间微更新探索
    黄佳宁,刘灿灿,古玉
    2021, 43(4):12-17. DOI: 10.12233/j.gdyl.2021.04.003
    [摘要](3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南京科巷片区曾经是一种合理、宜居的城市公共空间形态,然而随着外部社会环境条件的变化尤其是 2020 年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冲击,使得科巷产生许多问题与矛盾,并在特殊时期产生了健康管理风险。选取南京科巷片区 6 条街巷空间为研究对象,从街巷空间体系、文化体系以及使用人群 3 个角度进行调研分析,梳理现状存在的问题,从健康生活的视角提出科巷改造的城市微更新设计策略:1)街巷空间的集约化利用;2)街道家具延续街巷文化;3)构建智慧生态化健康生活体系。
    4  浅谈广州市道路护栏挂花装饰
    陆毅妍,余铭杰
    2021, 43(4):18-21. DOI: 10.12233/j.gdyl.2021.04.004
    [摘要](1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道路护栏挂花装饰,改善了护栏生硬刻板的视觉效果,添了城市绿意和美意,得到广泛应用。以广州市道路护栏挂花应用为例,介绍了护栏挂花装饰的主要功能、特点和应用现状,从容器选择、种植材料选择、种植基质选择、种植安装、养护管理方面探讨了护栏挂花营建技术,最后对存在的养护、安全及植物搭配等问题提出了建议。
    5  代际融合式全龄社区公共空间营建策略研究
    刘春雁,柴弋霞,杨杨
    2021, 43(4):22-26. DOI: 10.12233/j.gdyl.2021.04.005
    [摘要](5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现有的全龄社区多针对不同年龄的群体营造其专属的公共空间,空间的分异不利于不同代人群的交流沟通、互惠互利。代际融合式全龄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发展趋势,然而面临着代际需求复杂、动态多变等多种挑战。针对性地引入包容型设计和社区共生理念,提出了满足代际需求和适应生命周期的营建策略,期望在横向层面上细分代际差异、整合空间功能,在纵向层面上推动代际传承与社区共生,营建促进代际融合的、可持续性的全龄社区。
    6  康养住区声景设计初探
    肖源远,黄璐
    2021, 43(4):27-30. DOI: 10.12233/j.gdyl.2021.04.006
    [摘要](1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目前康养住区的景观设计多集中于视觉层面,很少考虑声环境。梳理前人的声景研究成果,把声景概念引入康养住区景观设计,从合理划分声景功能区、充分利用自然声景、合理配置人文声景、按需控制人工声景 4 个方面探讨了声景设计方法,同时以南沙滨海花园为例,通过声源采集测试、问卷调查及访谈了解小区声景现状、问题以及住区老人对声景的需求,提出具体的声景设计优化策略,为康养社区的景观建设提供了新的思路。
    7  宁国市南山公园使用者时空行为与空间偏好研究
    盛晗
    2021, 43(4):31-34. DOI: 10.12233/j.gdyl.2021.04.007
    [摘要](2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山地公园作为城市重要的生态基础设施,正成为居民康体健身、休憩娱乐及社会联系的户外起居空间。以宁国市南山公园为例,从使用者的角度出发,通过对不同年龄段使用者行为活动的动态观察,研究使用者时空行为与空间偏好。结果表明,不同年龄段使用者行为偏好存在显著差异,使用者的行为偏好与使用时段、空间特征存在规律性的联系。基于结果探索满足使用者需求的空间特质,并提出保障不同功能区域间的空间边界感、适当增设趣味设施和无障碍设施、进一步发挥公园宣传媒介和科普教育功能的建议。
    8  国内外城市绿地健康效益研究领域动态和趋势
    刘雨红,赵兵,蔡衍坤
    2021, 43(4):35-40. DOI: 10.12233/j.gdyl.2021.04.008
    [摘要](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城市高密度发展不断压缩城市绿地面积,严重威胁了居民身心健康,人们开始重视城市绿地带来的健康效益,因此学者们开始探讨城市绿地对居民健康的影响。首先利用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软件 Citespace,对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和 Web of Science(WOS)数据库中 2000—2020 年关于城市绿地与居民健康的研究文献进行分析,梳理国内外城市绿地健康效益研究领域动态和研究趋势。其次对城市绿地影响居民健康的因素、作用途径和健康结果进行分析综述,总结国内外现有研究重点。最后基于对已有研究的梳理评述,构建城市绿地健康效益的概念框架。
    9  运河影响下的常州古城景观体系研究
    徐昕昕,林箐
    2021, 43(4):41-46. DOI: 10.12233/j.gdyl.2021.04.009
    [摘要](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常州自古便是江南地区水陆交通的枢纽,其城市发展与运河息息相关。以常州古城为研究对象,首先梳理其从先秦到清末古代城市的发展演变与同时期运河的变迁,探究两者之间的关联。接着以清末为时间节点,从自然山水要素、人工营建要素和意向空间要素等不同要素入手,归纳了清末常州古城景观体系在“天心十道”的节点布局、“七厢三街”的功能分区和功能复合的水利系统三个方面的特征。最后探讨了特征背后的深层次驱动因素,分别是因水而兴的驱动因素,城水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传统人居理念。
    10  广州陈廉伯公馆旧址花园复原研究
    宣旻君,彭长歆
    2021, 43(4):47-52. DOI: 10.12233/j.gdyl.2021.04.010
    [摘要](14)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陈廉伯公馆建于 1919 年,是近现代广州出现的西式花园别墅的典型。近百年来受历史事件和产权变更影响,该建筑几经改建、加建,其花园原貌更是不复存在。通过遗存调查、文献考证和历史图像互见的三维场景重建的方法,对陈廉伯公馆旧址花园进行研究,确定其空间边界,提取造园风格、园路结构及重要构筑物的尺度与定位等有效历史信息,推断重建花园的三维模型,与历史图像进行叠加比较,较为准确地复原出空间边界清晰平面结构规整的具有西方园林特征的花园。
    11  南宋林光世营治潮州西湖的公共性分析
    林广臻,陆琦,林颖
    2021, 43(4):53-57. DOI: 10.12233/j.gdyl.2021.04.011
    [摘要](1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南宋开庆年间,潮州知州林光世组织了一次针对潮州西湖的风景营治。通过运用历史文献分析法,详细探讨了林光世营治潮州西湖的目的、建设内容、管理工具、管理机构、管理程序建设制度等相关内容。林光世营治潮州西湖过程中所呈现的工程量计算、工程预算管理、浚湖卫城局、工程审批、田亩征用、财政支付、勒石公示等相关内容,都深刻反映了古代公共管理在州府园林营治中的作用。进而认为,包括潮州西湖在内的州府园林的营治,得到了古代州府城市在公共管理上的支持。这种公共管理的介入,是古代州府园林公共性特征的一种表现。
    12  清朝中晚期广州涉外园林营造史实研究
    何司彦,曾丽娟
    2021, 43(4):58-62. DOI: 10.12233/j.gdyl.2021.04.012
    [摘要](4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广州作为中国重要的港口城市,在清中期经历了“一口通商”政策和两次鸦片战争后,仍然秉承传统朝贡的外交体系。从外交动力机制层面分析,广州私家园林、寺庙园林、苗圃在特殊的历史环境中承担着独特的外事责任,其造园观念、功能和形式都随着外事功能发生改变;鸦片战争时期府衙花园因使用者变更导致空间布局变化;与此同时,广州租界园林问世并快速发展。这些涉外园林的历史演进过程伴随着建造观念的革新,以及功能、布局间的相互推动。
    13  “曲水流觞”园林景境营造的现代转译
    侯禹升,张子赫,郭明友
    2021, 43(4):63-67. DOI: 10.12233/j.gdyl.2021.04.013
    [摘要](16)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自上古的巫礼习俗到秦汉六朝的文赋序跋,再到两宋时期的文人图画,最后到三维的景境空间“曲水流觞”附加在不同的“形式”上进行了 3 次转译。综合分析“曲水流觞”在不同题材文艺作品中所呈现的艺术内涵,同时结合现存的不同时代的景观实例,评价其景境营造的优劣,得出景境“曲水流觞”的转译需要结合时代的异质性,在景观创新的过程中传承历史的文化美学价值。最后提出,现代风景园林的景观营造,应从生境、画境、意境 3 个层面推敲考量,以古为新,创新性的营造本土景观。
    14  叙事语境下的问津园空间解构
    王子晗,刘庭风,秦荣
    2021, 43(4):68-72. DOI: 10.12233/j.gdyl.2021.04.014
    [摘要](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问津园作为天津地区盐商园林的代表,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研究价值。在叙事语境的视角下探究问津园的空间要素及内涵,通过叙事语境中的叙事过程即设计者张霖的设计过程和宾客的解读过程,叙事“三要素”即设计者、景观媒介、解读者,以及叙事“四层次”即实体要素层、符号图形层、主题序列层景观内涵层,对问津园的空间要素以及内涵进行解读,着重对张霖文人乐水的园林观和寄情山水的隐逸之情进行了阐述。
    15  《海山仙馆图卷》中花木位置经营研究
    李凤珠,高伟
    2021, 43(4):73-78. DOI: 10.12233/j.gdyl.2021.04.015
    [摘要](18)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园林营造遵循绘画原则,绘画取材于园林,两者相辅相成,中国山水画论中的“位置经营”原则同样适用于中国园林之中。以《海山仙馆图卷》为研究对象,运用图像学图文互证方法,并根据经典国画中花木类型的表达,识别和推测出图卷中的 10 种花木,并结合中国山水画论及中国古典园林造园理论,探究图卷中呈现出的花木之间孤植、丛植及花木与建筑虚实相生、疏密有致、藏露互补、动静皆宜的位置经营手法特征。通过分析园林图像与真实园林的关联与差异,探究园林图像体现出的古典园林景色与山水画意范式的叠加,“再现”与“写意”的融合。
    16  澳门地被植物资源
    侯庆纯,高淑真,秦新生
    2021, 43(4):79-84. DOI: 10.12233/j.gdyl.2021.04.016
    [摘要](79)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地被植物是城市园林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野外实地调查和文献查阅,现统计到澳门地被植物共有134科529属1 009种,其中禾本科(61 属 112 种)、菊科(55 属 90 种)和蕨类植物(46 属83 种)所含数量位列前三,草本类、灌木类和藤蔓类占比分别是 72%(731种)、12%(117种)和16%(161种)。澳门的地被植物与广州、深圳、珠海相比,所含科和种的数量接近,物种密度最高。4 个城市均主要应用爵床科、龙舌兰科、百合科、茜草科、天南星科、大戟科、马鞭草科以及蝶形花科等所含地被植物。针对澳门现有地被植物存在乡土植物开发利用程度小、外来物种运用过多、特色不鲜明等问题,提出因地制宜、应景而异、重视利用乡土植物和科学管养等建议。
    17  广州市南沙区灵山岛尖外江岸线生态提升规划设计
    李阳,李小艳,李冰心
    2021, 43(4):85-89. DOI: 10.12233/j.gdyl.2021.04.017
    [摘要](20)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灵山岛尖位于广州市南沙区,被蕉门水道及上横沥水道环绕,其外江岸线的生态健康程度密切影响着水域生态环境的优劣。灵山岛尖外江岸线受人类活动干扰,植被覆盖度较低,外江生态系统被破坏,退潮时出现干砌石外露现象,亟需进行生态修复。为营造和谐健康的外江生态环境,提出“人—城—水互动”与“重塑自然”的设计思路,系统阐述打造具有广州南沙本土风貌特色的外江岸线生态化景观的具体措施,成功将枝桠沉床和土工格室生态工法技术应用在近海地区,并采用近自然植物群落设计优化外江岸线,形成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空间。
    18  广州中山纪念堂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
    李智琦,阮琳,熊咏梅
    2021, 43(4):90-92. DOI: 10.12233/j.gdyl.2021.04.018
    [摘要](5)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2020 年 7 月,采用野外实地普查法对广州市中山纪念堂植物群落进行调查,分析了树种组成、径阶结构、树高分布、健康状况等指标,并与 1983 年的历史数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 37 年来该园植物群落结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1983—2020 年:1)公园植物种类从 26 种增加到 104 种,乡土植物从 17 种增加到 63种;2)乔木密度从 17.1 株 /hm2 增加到 202.1 株 /hm2,灌木密度从 168.7 株 /hm2 增加到 687.8 株 /hm2;3)胸径 30 cm 以下的乔木增长 372 株,胸径 30~80 cm 的乔木增长 343 株;4)幼林树木的占比上升,大树的占比下降,平均树高自 13.9 m 降至 12.8 m;5)群落树木健康状况良好,健康树木数量占比超过 98%。
    19  广州市环市路行道树树木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探析
    贾益兴,雷杰,黄颂谊
    2021, 43(4):93-96. DOI: 10.12233/j.gdyl.2021.04.019
    [摘要](17)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环市路是广州市重要主干道路,其道路绿化的安全性是城市绿化管理工作的的重要内容之一。采用视觉评估法(Visual Tree Assessment,VTA)以及无损检测法对环市路行道树树木风险进行综合评估,并分析树木形态因子与风险因子间的相关性。结果发现,环市路 11.2% 的行道树存在安全风险,不同树种的安全隐患率差异较大,且树木形态因子与风险因子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并从树木安全风险评估与管理角度探讨行道树种植设计、施工及日常管养,推动城市绿化精细化管理。
    20  始兴满堂围
    陆琦
    2021, 43(4):97-100.
    [摘要](3)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满堂围,也称满堂客家大围,位于广东省韶关市始兴县南部的隘子镇,为始兴清代乡绅官乾荣所建,始建于道光十三年(1833 年),至咸丰十年(1860 年)建成,历时28 年。其是一处依山傍水、规模宏大、建筑精美的客家围楼建筑群。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