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第42卷第3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岭南园林的教育与传承——访谢纯教授
    2020, 42(3).
    [摘要](50) [HTML](0) [PDF 2.18 M](44)
    摘要:
    本期特邀编辑、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风景园林系主任林广思教授 采访谢纯教授,以谢教授自身经历为牵引,讲述岭南园林研究的发展历程与华南理工大学风景园林教育的建设过程。
    2  拉萨哲蚌寺
    陆琦
    2020, 42(3).
    [摘要](9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哲蚌寺位于拉萨西郊更培乌孜山(增善山)南坡的山腰上,白色为主调的建筑错落重叠,远望犹如米堆,遂以“米堆”为寺名,音译汉语为“哲蚌”,所以称哲蚌寺。哲蚌寺是中国藏传佛教格鲁派寺院,系黄教六大寺庙之一,与甘丹寺、色拉寺合称拉萨三大寺。论规模,哲蚌寺为三大寺之首,喇嘛定额达7 700人,僧众最多时超过10 000人,是格鲁派中地位最高的寺院,也是藏传佛教最大的寺庙。
    3  碧桂园总部及部分项目园林景观
    2020, 42(3).
    [摘要](51) [HTML](0) [PDF 0.00 Byte](0)
    摘要:
    碧桂园的园林绿化景观以绿色生态为理念,注重空间开合变化、植物组团层次感与多样性。“碧桂园中心”是碧桂园集团于2013年10月投入使用的总部大楼,由于其外立面墙体、阳台均被大面积绿色植物覆盖,而被形容为“绿巨人”。长43 m、宽24 m、高10 m的“梦想走廊”是大楼的主入口,走廊将多棵原生全冠的榕树巧妙地与建筑梁柱融合,搭配立体自然的植物群落,并针对走廊布局打造溪流,点缀天然溪石,四周增加棕榈、蕨类植物丰富层次,形成“虽由人作,宛如天成”的森林生态景观,为员工营造健康、舒适、自然的生态办公环境。项目于2016 年荣获土木建筑协会第七届广东省土木工程詹天佑故乡杯奖。各地项目坚持适地适树、追求自然、积极创新的原则,充分运用当地常见乡土植物,结合原地形地貌及历史人文内涵,以最经济的投入获得最佳的生态、环境和社会效益。
    4  “景村协同”理念下乡村规划路径初探
    刘维东,佘美萱,林蔚
    2020, 42(3):4-8.
    [摘要](63) [HTML](0) [PDF 1.83 M](48)
    摘要:
    乡村精准扶贫背景下,“景村协同”发展模式为拥有景区资源的乡村建设提供了新思路。通过梳理我国乡村建设中“景村协同”各个发展阶段特点,明确其存在的问题:定位模糊,缺乏功能互补;基础建设落后,互动性弱;利益主体权责模糊或缺失。提出景村差异化互补发展,加强基础建设与互动,建立统筹管理机构三大措施,并以粤北地区沈家村乡村规划为例进行实证,通过景村精准定位、加强空间联系和协调利益主体关系,打破景村间的隔阂,实现景村协同,共建共荣。
    5  乡土景观元素在牛场布依族乡大坝寨风貌提升中的运用研究
    周龙娟
    2020, 42(3):9-14.
    [摘要](95) [HTML](0) [PDF 2.08 M](46)
    摘要:
    在城镇化进程中,一些不恰当的建设致使乡村的生态环境遭到了破坏,乡村的文化也在逐渐消失。在这种情况下,乡土文化亟需得到重视。运用乡土景观元素是在不破坏生态环境的前提下而进行的二次改造,同时还可以强调地域个性,引起人们对乡土的回忆。将乡土景观元素分为自然环境类、农业生产类、聚落建筑类、人文风俗类4类,并以牛场布依族乡大坝寨为例,可以从尊重自然肌理、运用乡土植物、提取乡土材料、形成农业生产景观、点缀农具小品、修复聚落建筑、复兴公共空间、情景再现、活动体验方面分别对4类元素加以运用。
    6  台湾地区台中市筏子溪农田林网景观设计研究
    蒋静慧
    2020, 42(3):15-21.
    [摘要](96) [HTML](0) [PDF 2.04 M](28)
    摘要:
    筏子溪位于我国台湾地区台中市区城市与乡镇结合的位置,有大面积的农田,常年多风害,农业生产环境不稳定。通过对农田林网的研究梳理及案例研究,归纳出林网的布局、林带的构成、树种的选择和作物的种植方式4个构建农田林网的要素。对筏子溪流域的农地从树种选择、林网构建、时序设计3个方面进行设计实践,完善农田林网景观的设计体系。最后,讨论了农田林网的生态效应、经济效益、文化服务3种景观服务功能。农田林网景观设计是农业生产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和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7  粤北英西峰林走廊传统村落大岩村人居环境特色
    赵奕楠,林广思
    2020, 42(3):22-27.
    [摘要](123) [HTML](0) [PDF 2.11 M](52)
    摘要:
    粤北英西峰林走廊地区为典型的喀斯特地貌,且由于历史的移民迁徙分布着诸多传统村落。选取粤北英德市黄花镇大岩村为例,通过实地调研和设计分析的方法,立足于喀斯特地区的地域特性,对大岩村的村落选址、村落布局、景观环境经营进行分析。认为大岩村的人居环境存在以下特色:在选址上背山面田,村落与山体形成轴线关系;村落布局贴山延展,生产生活关系紧密;在庭园空间的营造上巧于借自然之景。
    8  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建设对湿地环境及生物因子动态影响的初步分析
    林志斌,范存祥
    2020, 42(3):28-31.
    [摘要](82) [HTML](0) [PDF 1.76 M](56)
    摘要:
    以广州海珠国家湿地公园为研究对象,以环境、生物因子为评价指标,分析建园后湿地生态环境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湿地公园建成后,水体COD、NH3-N含量逐渐降低趋于平稳,而 DO含量升高,空气中 PM10、PM2.5、CO含量下降,表明区域内水、空气质量总体向好;鸟的种类从77种(2013年)增至177种(2018年),增长129.87%,且吸引了更多珍稀鸟类、鱼类、爬行类、兽类栖息;湿地内乔木、灌木、草本、藤本组成稳定,乡土植物优势突出。
    9  石门国家森林公园空气颗粒物动态变化及评价
    高瑶瑶,潘勇军,张华
    2020, 42(3):32-37.
    [摘要](60) [HTML](0) [PDF 1.89 M](47)
    摘要:
    为揭示斑块型城市森林公园空气颗粒物浓度的时空变化规律,于2018年旱季和2019年雨季,通过长期连续固定监测方法,对石门国家森林公园花海、湖心岛、竹林、国际森林浴场4种生境颗粒物进行了监测和评价。结果表明,空气颗粒物各项指标均为旱季>雨季,TSP、PM10 平均浓度在各监测点排序为花海>竹林>湖心岛>森林浴场,PM2.5平均浓度排序为花海>湖心岛>竹林>森林浴场。各监测点TSP、PM10、PM2.5等级均在“Ⅱ”以上,未达到污染水平,因此,空气颗粒物指标对森林康养、森林旅游等活动的时间和地点均无限制。
    10  1995—2019年城市可食景观英文文献研究
    万静,孟昕
    2020, 42(3):38-43.
    [摘要](72) [HTML](0) [PDF 1.94 M](45)
    摘要:
    对可食景观英文文献进行研究分析,旨在探求国际可食景观研究进展和主要研究方向,有助于相关学者后续展开可食景观研究工作。借助 Elsevier Science Direct 数据库和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利用文献计量学方法对1995—2019年发表的城市开放空间可食景观英文文献进行关于动态趋势、地域分布、关注点分布等内容的图示化研究。 发现英文可食景观文献数量处于成长期,且涉及多个学科,包括环境科学、栽培学、园艺学等,深度不断扩展。其研究内容逐渐多元化,涉及植物多样性、城市农业、景观管理等热点关键词,主要有可食景观的生态性、可食景观对儿童自然教育的支持、社区农园等方面。
    11  杜鹃叶山茶Camellia azalea 与红山茶组10 个物种间的杂交亲和性研究
    柯欢,严丹峰,刘信凯
    2020, 42(3):44-48.
    [摘要](85) [HTML](0) [PDF 1.92 M](41)
    摘要:
    采用常规育种的方法,以杜鹃叶山茶Camellia azalea和山茶属红山茶组10个原生物种作为杂交育种亲本,设计20个杂交组合,研究其种间杂交亲和性。结果显示,杜鹃叶山茶与红山茶组原生种间反交时的杂交亲和性和育种效率要显著于正交组合。与杜鹃叶山茶进行杂交的亲和性,最好的是多齿红山茶C.polyodonta、南山茶C.semiserrata和浙江红山茶C.chekiangoleosa,其次是尖萼红山茶C.edithae、长毛红山茶C.villosa、滇山茶C.reticulata和全缘红山茶C.subintegra,较差的是厚叶红山茶C.crassissima和怒江红山茶C.saluenensis,最差的是毛蕊红山茶C.mairei。
    12  大腹异木棉 Ceiba insignis 实生苗年生长节律研究
    金海湘,龚雪,朱报著
    2020, 42(3):49-54.
    [摘要](79) [HTML](0) [PDF 1.96 M](39)
    摘要:
    大腹异木棉Ceiba insignis是近年来应用广泛的景观树种。通过对其实生苗株高、地径的年生长节律进行调查,并利用Logistic模型进行拟合,进而划分生长时期。调查发现,一年中苗木株高存在2次生长高峰,分别在6月和8月,地径于8月出现1次生长高峰。Logistic方程拟合度高,根据该曲线模型的特点,将苗木一年中生长阶段划分为生长初期(1—3月)、速生期(4—10月)、生长后期(11—12月)3个阶段,与其生物学特性相似且易混淆的同属植物美丽异木棉Ceiba speciosa生长过程也可划分为3个阶段,各阶段时间存在差异。并根据其生长规律研究成果及广州市气候环境提出相应栽培养护方案。
    13  榕树 Ficus microcarpa 在城市园林绿化的应用及适地适树栽植
    陈士壬
    2020, 42(3):55-58.
    [摘要](100) [HTML](0) [PDF 2.10 M](32)
    摘要:
    榕树 Ficus microcarpa 是华南地区的乡土树种,在广州栽植历史久远,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榕树景观,但在适地适树栽植方面存在较多问题,破坏或影响了一些市政设施的使用功能。梳理榕树在广州城市园林绿化的应用,指出其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榕树生长空间严重受限,支柱根和板根破坏力强,以及修枝整型不规范。基于适地适树原则,提出解决突出问题的相应技术措施:从根据特性选择合适栽植地、合理规划设计榕树生长空间、选择适合的栽植土壤、科学规范的适养措施。
    14  欧洲花卉产业的发展模式及其启示
    朱桥明
    2020, 42(3):59-63.
    [摘要](92) [HTML](0) [PDF 1.86 M](52)
    摘要:
    我国花卉产业于20世纪80年代起步,经过40年的发展,取得了较大突破。虽然国内的花卉产业发展迅速,但产业链的多个环节仍存在许多问题。欧洲目前是全球范围内的主要花卉供应商,其成功的发展模式,如配备优良的研发团队、采用先进的生产技术、开发多元的市场营销方式、建立成熟发达的物流运输体系以及打造花卉主题的特色观光园区等,值得学习和借鉴。因此,我国的花卉产业应加强研发团队建设与合作,提高花卉生产效率、产品质量,同时发展多样化的销售模式,完善花卉物流体系,才能有更好的发展。
    15  广州市海珠广场绿地提升改造
    叶劲枫,路秉瀚,谭广文
    2020, 42(3):64-67.
    [摘要](196) [HTML](0) [PDF 2.03 M](82)
    摘要:
    以广州市海珠广场绿地景观提升改造为例,探究老城区中心广场景观提升的策略和途径。通过原状广场实地调研、环境精准识别,针对绿化景观无序、场内空间封闭、园路铺装失修等现状,结合SWOT模型,对工程项目的内部因素(优势、劣势)和外部因素(机遇、挑战)进行全面分析,制定挖掘文化内涵、改善人居环境、促进生态可持续的景观改造原则。采用适当抽疏、增加花卉、合理规划景观格局、应用海绵城市建设技术等措施,打造兼具“红色”文化传承、门户形象展示、休闲观光、活动举办场所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广场。
    16  佛山岭南天地旧改项目中开放空间的特色分析
    冀莎菲,郑力鹏
    2020, 42(3):68-73.
    [摘要](74) [HTML](0) [PDF 1.62 M](37)
    摘要:
    近年来,国内出现了不少基于城市老街区改造为商业街区的项目。通过对佛山岭南天地项目中有代表性的广场、 街道、建筑等节点进行调研,选取开放空间的3个特色要素——空间形态和尺度,传统装饰元素,植物和水景布置,探析“新天地”模式中开放空间营造的特色手法,包括保持街巷形态和宜人尺度,增强街区公共属性;保护传统建筑构件,利用传统材料、技术;保留古树,并结合植物和水景布置,形成多层次的景观系统等。
    17  基于复杂理论的《景观规划设计》相关课程适应性教学方法研究
    金云峰,李涛,李瑞冬
    2020, 42(3):74-77.
    [摘要](91) [HTML](0) [PDF 1.63 M](43)
    摘要:
    基于生源多样化背景,将复杂理论引入风景园林《景观规划设计》相关研究生课程教学改革。阐述了复杂理论视角下的教学系统复杂性认知,分析了《景观规划设计》相关课程教学的3项复杂性特征——教学过程的综合性、教学思维的适应性、教学模式的开放性,根据复杂特征探讨了4项教学改革创新方法——复杂性的教学理念改革、整体性的教学决策创新、适应性的创新教学实践、开放性的教学经验评价,展望了复杂理论结合教学研究的应用前景。
    18  从设计创作角度看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特征
    杨学成
    2020, 42(3):78-82.
    [摘要](100) [HTML](0) [PDF 1.74 M](56)
    摘要:
    在国家强调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文化自信的政策背景下,中国古典园林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继承的同时,有必要纠正当今园林工作中易出现的相关误解和不良作法。在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首先梳理了有关古典园林艺术特征的经典论述,并基于园林设计创作实务需要,从思想方法、内容体系建构、技巧和技术运用3个层面,分析了古典园林艺术特色运用的现实意义,最后提出了今天园林设计中继承和弘扬传统园林文化特色的准则和要点。
    19  浅议南宋林㟽营治潮州西湖中的公共性特征
    林广臻,谢纯,卢青青
    2020, 42(3):83-87.
    [摘要](99) [HTML](0) [PDF 2.08 M](57)
    摘要:
    潮州西湖是古代潮州著名的风景名胜之地,兼具农业水利灌溉功能,是一个复合的风景基础设施,与古代潮州发展息息相关。南宋庆元年间,潮州知州林?对潮州西湖进行了一次山水结合的风景营治。通过运用历史文献分析法,分析了林?营治潮州西湖过程中的申报程序、建设目的、主要建设内容、风景游赏行为等内容。探讨林?在潮州西湖营治过程中所反映的,风景建设的程序合法性来源、公共风景建设和游赏活动、风景建设结合水利灌溉的公共服务内容等公共性特征,认为林?针对潮州西湖的风景营治,是一次古代“公共政治”主导下的风景基础设施建设实践。
    20  基于“言象意”思想的上海方塔园诗意空间营造研究
    邓涛,侯则红,陈展川
    2020, 42(3):88-92.
    [摘要](109) [HTML](0) [PDF 1.92 M](41)
    摘要:
    探析“言象意”思想与园林意境营造之间的联系,总结出立意、取象与尽意的园林意境空间营造方法。以方塔园为例,分析其在立意、取象与尽意等方面的营造手法,证实基于“言象意”思想的营造手法在诗意空间营造中的可行性与实用性,从中得到对现代诗意空间营造的启示:自然与生态精神的追求,传统文化的提取,现代资源的应用与 诗性思维的参与。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